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时间:2022-06-27 05:08:16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独特的属性,与其他学段、学科、教学内容不同,因此,针对它的提问也就有自己的独特性,即问题的生成、展开

和设置有自己的特色,值得重新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提问;问题设置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了,之所以提出这一话题,首先是因为以前的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虽然很多,但它们的限制性不强,要么笼统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要么稍好一点的会限制到语文课堂或高中课堂,都没有明确限定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语文与其他学科、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在提问方面明显有许多不同,值得重新思考,系统认识;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话观念和建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提问艺术在这些活动中的重要价值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有些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既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那么课堂教学就不需要教师的预设,不需要教师的提问了。这种观点过分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没有认识到绝大部分高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与老师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即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间的对话活动,从而达到建构的目的。

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对话不是一般的对话,而是具有某种引导性、目标性甚至控制性的对话;老师的权威性不是失去了,而是一种转化。面对文本,教师适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对话感受“真理”,体验“错误”,在感受体验中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建构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同样,教师在预设中也要精心设计问题,为课堂教学对话目标的实现做好一定的准备。通过对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的探讨,通过思维的碰撞,将视野进一步打开,一步一步向教学目标靠近。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课堂对话,因为它真正调动了每位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生生、师生互相促进,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生成艺术

这里的说的“问题的生成艺术”,一是指产生途径或方式要正确,二是指产生的问题质量要高,三是问题的表述要准确。

(一)问题的产生

在预设问题时,教师一是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和考纲,二是研究学生情况。按照上海市洋中学李海林先生的说法,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其次是将“教学价值”问题化,最后根据学生情况预设问题。具体说就是先根据课标和考纲,列出本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点和本学段需要开展的语文活动。然后逐篇研究所有的文本,将内容清单里的内容分配到各个文本中去。最后将单篇文本中的知识点问题化,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主要问题。

(二)问题的质量

其实,教师如果认真按李海林先生所说的去做,那么他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质量保证。本文要谈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必需的。根据前面的论述,语言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和核心,应占据语文教学的主导地位。因此,提出的问题或主要问题应该是围绕语言教学方面的才能保证语文课的质量,从而所提问题才可能有质量。

其次,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高中生所需要的才有质量。根据前文论述的“六个不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关于这六个方面的: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训练,文学教学,语言知识,有研讨价值,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最后,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高中生阅读所需要的才有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问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应该不脱离文本。

三、问题的展开艺术

黄伟教授在这方面颇有研究,他在《语言课堂提问中的问题结构与展开》一文中将“问题结构”分为纵向逻辑结构、横向辐射结构和纵横交叉结构三类。在纵向逻辑结构方面谈到了教学环节、课文教学和教学单元的问题链式展开,在横向辐射结构方面谈到了中心问题与小问题之间的辐射关系,在纵横交叉结构方面主要以“理解六维度”为例论述了问题的“多维度理解”。最后,他提出了课堂提问的问题展开的三种常态和变式:按照问题的内在逻辑来展开;按照对问题的认知规律来展开;顺应学习者的智力特点来展开。

四、问题的设置艺术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数量究竟以多少为宜显然不能一概而论,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在一节课内如果问题太多,那么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组织答案,文本也会面临被肢解的危险,课堂教学也会变成烦琐分析课而索然无味。问题太少,教学节奏就会太慢,教学效率也可能会降低,而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很多教师问题太多,需要警惕。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问题的主与次,抓住主要问题,大胆舍弃一些次要问题,留给学生读书、思考和表达的时间。所以,主要问题的设置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所谓主要问题,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是指关系文本全文的解读并且与语文教学知识点相契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的问题。因此,主要问题的设置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可以就文本的标题设计主要问题,如鲁迅先生《祝福》;第二,可以就文本的思路设计主要问题,如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三,可以就文本的主题设置主要问题,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四,可以就文本的线索设计主要问题,如《纪念刘和珍君》;第五,可以就文本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设计主要问题,如《故都的秋》中的第一段话;第六,可以就比较相似文本的异同设置主要问题,如人物形象比较、感情比较、表现手法比较、文体特征比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出自新民教育网).

[2]《初中语文课程标准》[M](出自新民教育网).

[3]黄伟《语文课堂提问中的问题结构与展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

上一篇: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下一篇: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