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27 12:07:29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它独特的作用和魅力。能为语文课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丰富课堂的教学信息容量,能帮助学生再现课堂,能帮助老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能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插上翅膀。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作用;实效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的现代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这使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多媒体技术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的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调。

例如:在教《高原》时,多媒体技术可再现高原那像蓝宝石一样的天空,像海一样的湖泊;又可再现出草原的广阔,雪山的雄伟英姿。可以用语言描述情景,画面再现情景,音乐渲染情景,唤起了学生对高原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走进课文开拓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又如:《瀑布》教学时,在朗读时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舒缓、轻悠,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可知、可感的情景,使人仿佛亲临瀑布,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

(二)丰富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当今时代,知识激增,信息爆炸,要获取丰富的知识,就必须拥有丰富的信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让学生透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作者王维的背景资料,并链接了同样以“思乡”为主题的李白的《静夜思》,余光中的《乡愁》等补充资料。又如在教学《温暖》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大量雷锋的信息,让孩子们认识这个让中国人乃至世界人都敬仰的雷锋。从而达到把雷锋精神驻进孩子们心间的教学目的。这样整个教学环节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既丰富了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知识前后相连,加强了知识系统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课文。

(三)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教学重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也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应该着重教学的内容。根据课标精神,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有的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突出重点是一个主要因素。比如古诗《枫桥夜泊》的教学,体会其意境和诗人的心境是个难点。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如下的教学:首先以秋夜图为背景,配以中国民乐,进行吟诵,以渲染出诗歌特有的意境。在学生大致读懂诗题的基础上,在屏幕上展现有节奏的配乐范读,同时,根据诗歌内容按序在背景上出现相关图像,并最终完成诗歌意境图。最后,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读中,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体会欣赏诗歌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四)展现情景,激感

古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语文教材各版本,各年级都选有大量感人的场景描写,如《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达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学目标。但是,小学生见识浅,阅历薄,很多场景是他们无法想象的,这无疑成了教学目标达成的拦路虎。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展现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了实在的声音,感受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当学生的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时,难点也就无须老师多讲。

如在教学《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时,北京天安门升旗的壮观场面,我班没有一个孩子看过。当教学到“来了,国旗卫士们来了……”和“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两段时,我播放了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威武的战士扛着红旗从天安门大楼走出,战士们那整齐的队伍,飒爽的军姿,标准的动作,震撼了所有的孩子。当听到国歌奏响,看到国旗升起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坐直了身子;在朗读课文时,语调不由自主地高昂起来,自豪与激动之情显露无遗。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等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必将把新课程教学带入一个划时代的世纪,并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恰当运用必将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插上有力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2006年9月中旬刊。

[2]任玉玲.王雪梅,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23期。

上一篇:冷水就这样“冒烟”了 下一篇:世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