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范式在高校《西方经济学》之素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27 10:56:30

论思维范式在高校《西方经济学》之素质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因此,探讨既符合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新教学方法就显得意义非常。以思维范式的概念界定为分析起点,提出了与传统《西方经济学》教学不同的、更具实际价值的相关的思维范式教学。并进一步详细分析了思维范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应用,为提高高校《西方经济学》的素质教学质量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思维范式;素质教学;高校;西方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22-02

目前中国的高校,在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高等人才培养中,都将《西方经济学》设置为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可以说《西方经济学》在上述专业设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基础性的作用。首先,在学时安排方面。《西方经济学》被编排在所有专业课程之前,为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专业认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并且,学时量充足,共计118个左右学时。其次,在课程本身的教学规划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西方经济学》按照此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被划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子课程。可以更全面、更深入的进行教学组织。可见,此课程的重要性。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学生对此门课的学习往往是只知道表层的具体知识,而不知道更为重要的深层的含义和本质。换言之,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并不明显。那么,到底应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课程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学生的求知要求?这是个值得探讨问题。

本文仅从思维范式的角度对《西方经济学》的素质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一、思维范式的界定

所谓思维,是指感觉和知觉获得的印象,借助于词的作用,在人脑中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抛开事物个别的、表面的现象,抓住事物普遍的内部的本质,使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进入高一级的理性阶段,这个过程称为思维。所谓范式,这里借用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概念,首先,一般是指某一科学家群体或学派所共同持有或使用的一整套信念、规则、方法及相应的理论。范式中最深层、最核心的部分是人们所信奉的世界观或共同信念,也有人称为“形而上学的假定”;其次,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或信念的支配下所运用的一套研究思路、分析方法或推理规则;最后,是人们运用这些思路、方法和规则而获得的各种具体的研究成果,即范式最终要产生一种或多或少自成一体的理论。范式对科学研究具有双重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为科学研究的开始和进行提供了认知基础和研究框架,另一方面,又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定向和限制作用。

本文中所指向的思维范式,是指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人们运用某一科学家群体或学派所共同持有或使用的一整套思路、规则、方法及相应的理论,使人的认识由感性阶段进入高一级的理性阶段。

二、思维范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思维范式的应用,首要地在于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即思维范式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通过《西方经济学》的授课和实验环节,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相关的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范式,即是西方经济学的一整套思路、规则、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经济现实和经济问题的认识由感性阶段进入高一级的理性阶段。

首先,通过《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清楚,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分类理论、生产要素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及市场失灵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要会分析现实经济中微观个体(企业,消费者等)是如何进行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的。即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次,在《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各种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实践、国际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知道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宏观层面上一国或一个经济体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并学会认识和分析现实宏观经济现实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是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而且,在更广意义上同样适用。可以是整个管理学、经济学领域的适用,同样可以是其他学科甚至生活领域的适用。教学中,教师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传授给学生的可能仅是“金子”本身,而不是更重要的“点金术”。

三、思维范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维范式融入到对学生在西方经济学方面的素质教学中。

1.通过教案编排来明确思维范式。在编写《西方经济学》教案时,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给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方法。所以,要将学生应该掌握的思维范式有条理地、详尽地安排在教案之初,即把西方经济学中的思维范式以提纲的形式列举出来。其次,再把教学内容在符合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围绕着各级思维范式进行安排。这样就可以使经济学的知识内容与思维方式自然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接受具体的知识、原理和相对抽象的思维范式。再次,在教案中,思维范式的安排要在可能的范围内由简单到复杂,以便于学生接受。

2.通过案例教学来贯彻思维范式。由于《西方经济学》既不同于纯逻辑性的课程又不同于纯知识介绍性的课程,所以,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是不能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安排中引入案例分析环节。案例教学可以使相对抽象的原理更容易被接受,同时,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使思维范式得到介绍和演绎。

3.通过实验教学来再现思维范式。经济学的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传统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理论性的介绍,而缺乏实践色彩。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增设实验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最现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我们的尝试是让学生在专门的商务实验室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与西方经济学相关的实验操作。比如,学生在学习国际经济学这章的内容后,可以去实验室的国际贸易软件平台中模拟国际经济学的各环节,把理论用之于实践。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而且还使得课堂授课环节所学的思维范式得以再现和应用。

4.通过课程论文来应用思维范式。古语: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西方经济学》就是要学其中的思维范式,那么,学生在接受课堂知识之后,把所学理论与思维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学识素养的有效方法就是习作课程论文。比如,在学习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就“中国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等论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将所学的思维范式、知识和理论真正内化。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可以有很多的诸如此类的论文安排。教师要注意的是,要事先引领学生如何习作专业论文,让学生形成规范的论文思维和方法。

5.通过双语教学来溯源思维范式。我们国内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外原版教材的中译本。另一类是国内学者在西方论著的基础上编著的中文教材。可见,我们要学习的《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的经济理论与方法。所以,其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和西方的思维范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或曰为了使学生真正认知西方经济学的内涵和本质,在教学中必须将这些术语讲授给学生。此外,学生的学习远不能停留在课堂学习环节,应扩展大量的课外学习。

6.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推广思维范式。教学安排中,可综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录像等教学手段,通过视听等刺激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这些教学手段的优点就是信息量大、直观、易接受。丰富的信息和直观的展示可以使思维范式得到更好地推广。

四、思维范式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学生应该有意识、有方法的去修习课程中所涉及的思维范式。即要学生明白他们要学的是什么以及该怎样学,唯此,才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更好的掌握《西方经济学》。教师在此课程的导论中就应告诉学生,此门课程要求修习的不仅是具体的知识理论,更是相关的思维范式。并告知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范式具体是什么,使之在此后的课程学习中有意识的去培养、锻炼这些思维方式。同时,告知学生该怎样学,使其有指导、有方法地去主动学习,这点,很重要。

总之,思维范式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关于西方经济学的思维范式,而且更体现在安排教学时应注意的思维范式和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陈颖健,张惠群.新思维范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Application of Thinking Paradigm i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University

DAI Xiao-li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nan Economic and Trade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52,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it is of the importance to research the new method which is fit on the request of the course and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major qualification of the students. Beginning with the character of Thinking Paradigm, the paper gives a meaningful method related to Thinking Paradigm Teaching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Thinking Paradigm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learning, etc. It offers th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West Economics” in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thinking paradigm;teaching of quality;university;western economics

上一篇:试论公民教育课程化与学校公民教育 下一篇:浅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