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艺术探究

时间:2022-06-27 09:37:16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艺术探究

[摘要]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和大学生需求的调查,有助于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同时把握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中需要什么,他们的成长目标是什么,可以为辅导员提升工作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的工作艺术内涵提供决策依据,帮助辅导员不断实现自我,以适应学生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辅导员工作艺术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34-02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对高校辅导员掌握工作艺术,创造性、艺术性地开展工作是一个启发。辅导员工作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工作中应当以学生为本,对全体学生持正面引导教育的态度,努力发掘学生积极品质;同时注重在教学、管理和服务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积极品质,以积极情感面对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实状况

辅导员相对专业教师而言更容易出现情绪倦怠、成就感降低等职业倦怠现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对辅导员的品格、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和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力量,尤其在多数地方高校,辅导员制度才刚刚起步,人员配备还不足,使得在编辅导员每天都必须面对大量繁琐的学生工作,凡跟学生相关的事情都跟辅导员有关。因而,辅导员需要思考和善于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掌握工作艺术,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强工作成效。积极心理学对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的基本思想,有助于辅导员自身消除职业发展的困惑,顺利度过职业倦怠期,同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实践当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品质,形成富有进取心、富有爱心、富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道德人格。

二、研究过程及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分析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在工作中受尊重的程度,是很多专业课教师无法比拟的。部分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引起主观幸福感下降,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主观幸福感的高低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

研究结果表明,在性别、受教育程度上高校辅导员总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职务等方面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上具有差异。

(二)大学生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辅导员的得力助手。辅导员应当积极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职业规划和选择方面的各种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开展工作,提高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个人发展方面、求职择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需求最高,其次是学习需求和个人需求,不同学科类别的学生偏重点不尽相同。

三、研究结论

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和大学生需求的调查,有助于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条件与状况,同时把握大学生成长目标是什么,为辅导员在提升幸福感的工作艺术内涵上提供决策依据,也奠定正确的方向,使辅导员工作在“助人亦能自助”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管理理念下,有效地发挥其科学性和艺术性。辅导员积极的人格魅力、工作方法、价值取向等是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的。辅导员通过不断自我实现(自助)来适应学生工作的需要;也在不断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来提升自身的幸福体验。

四、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艺术的探讨

(一)人格辅导的艺术

1.要在正确认知中,塑造积极的人格。这就必须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帮助学生个体提高认知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成长中学会悦纳自己、悦纳他人与悦纳现实。

2.重视教育爱的作用,塑造和谐的人格。教育爱是教育者对教育浓厚的情感,以爱为核心,干好本职工作。辅导员正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才真正悟到教育的价值,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得到教育的荣誉和幸福,从而产生继续探索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和愿望,并形成强烈的内在动机和情感体验。

3.要在全面发展中,塑造健全的人格。一是要树立学生“全人化”的发展观念。从社会价值取向来看,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要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的协调发展。二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全面考虑和分析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和制定对策。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在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二)学习辅导的艺术

1.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辅导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两个意识,一个是参与意识,另一个是竞争意识。(2)要坚持民主管理,坚持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是必须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3)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其特定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辅导员在工作中抓住了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也就抓住了对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的指导。辅导员应当经常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在各个学习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每个人的要求。终身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学习,主动式学习,自发的学习激情。对于辅导员来说,如果自身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又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我们生命的每一段历程和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时刻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辅导员应将终身学习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生活辅导的艺术

辅导员工作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人性本身、关注现实生活时,才能唤醒教育主体自身的潜力。开展学生生活辅导,就是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使之学会生活自理、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辅导的内容要重点讲好生存层次的问题。主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公德意识,确立基本的道德体系,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活动将这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内化,形成基本的行为习惯,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应把体验式教育方式应用在学生生活辅导中。通过生活辅导帮助大学生面对诸如人际关系、学业、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人生课题,鼓励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生涯辅导的艺术

学生的生涯发展首先来自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取决于合理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所以在大学阶段,生涯辅导主要是在激励学生探索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潜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和择业观,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找到自己与社会需要的契合点――这是大学生在中、高年级遇到的最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经验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因此,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的眼光做出选择,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生涯辅导。在步入社会之前,需要帮助学生整合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和经验,实现正确的职业定位;并通过开展生涯辅导以期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仍然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强大的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积极心理学完善了心理学的功能,拓展了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的研究成果影响着辅导员心理价值的判断和工作的愉悦感,为辅导员生涯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心理支持。真正实现由“政治型”向“人本精神”的辅导员转变,实现了辅导员与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林.积极心理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2]林静.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0).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长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李卫东,曾昭皓.心理研究对提高辅导员工作“人”的意义建构与辅导员发展辅导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上一篇: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3+1培养模式探讨――以轻化工程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