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境脉思维

时间:2022-06-27 06:36:17

时代的境脉思维

摘要:随境脉这一新词的火热发展,教育者将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转达移到了如何为学生建构促进学习的境脉上。笔者结合自己30年来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经验,阐述自己关于教育的境脉思维的观点。

关键词:境脉思维 教育技术装备 观念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在几位博士研究生的答辩报告中,多次出现了“境脉”一词,我不甚理解,便在提问时向答辩者问道,“境脉”的英文原文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的?

还没有等到博士研究生发言,坐在我身边的吴教授回答说,“这是我的发明。”一时间,语惊四座。

吴教授是我敬仰的年轻一代教授,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解释说,“境脉”的英文原文是“context”,在英汉词典中的语义是指“上下文”、“语境”、“文脉”,或者指“人或事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有关的情况”、来龙去脉、背景、环境等等。我将“情境”与“脉络”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词汇“境脉”,即整体把握事物全部情境的意思。

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个体的学习依赖于对情境的自我认知建构,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因此,教育者如何为学生建构促进学习的境脉,成为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

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委员会学习科学开发项目委员会16位国际著名的学习科学专家,对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发表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提出了有关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新观点,认为人类的知识学习包含了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等特点,提出需要从学习环境设计来考虑教学。这项研究将影响人们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教育者从过去只是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环境设计者和助学者的角色。

研究学习科学的专家进一步指出,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了学习者中心环境的设计、知识中心环境设计、评价支持学习的设计、共同体中心环境设计。从这四点来审视创感时代的教育装备和保障,有助于洞察复杂事理和决策,看到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创感时代,保障者在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时,需要用设计感和交响感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即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境脉思维能力,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复杂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一件设备或一项工程,而是人、事、物的整个境脉。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应自觉地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尝试用多种方式处理问题。

有研究者针对“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三类境脉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三个策略,认为学习境脉是由技术境脉、知识境脉和社会境脉构成。提出了对应技术境脉,要着力于技术支持层面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对应知识境脉,要着力于构建以主题资源为主的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对应社会境脉,要着力于依靠多主体发掘网络教育资源。

其实,在教育环境建设中,这三类境脉是不可分离的,人、技术、社会构成了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大境脉: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协调好教育境脉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近30年来的经验,我将这种教育的境脉思维归纳为三大观点:

1.生命环境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具体说,技术和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教育信息化的这种发展观称为“生命环境观”。“生命环境观”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

“生命环境观”是从“人-环境”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师生的关系,强调物为人用,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设计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2.魔术师观

1999年,笔者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组工作,这是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从2000年开始,“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已经在全国所有省市展开。迄今为止,“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已经在全国培训了120万一线教师(包括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掌握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总设计师、英特尔公司前CEO贝瑞特博士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这句话说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精髓,无论计算机有多么神奇,主导教学的关键还是人一教师。

“魔术师观”是从“人一技术”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教师的关系,强调教师是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认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今天我们看到各地学校引进了大批新的设计和技术,诸如交互电子白板、数字实验室、宽带网络、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等,但是,归根结底,要促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说,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的中国上演的一出精彩的戏剧,那么,这出戏剧境脉的主人公是教师。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教师的技术培训、观念更新、教学法改进等等,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核心。

3.“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

该观点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资源的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所服务的人共同来建设。当我们将视野关注到“人-技术-社会”的大境脉之中,就会自然看到,“人-技术-社会”境脉中的各种要素和各方面的“相关利益人”都是促进系统发展的动力。

传统的教育环境建设观认为,教育技术装备的事情归设备(后勤)部门的工作,后勤装备是保障者,教师是使用者(用户);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的工作,学生是使用者(用户)。“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将整个教育要素置于统一的境脉中,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倡导“共建共享”,“基于设计的学习”,走向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装备和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著,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艺文,艾荷平,陈美芳.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8(09)

[3]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4]黎加厚.创感时代教育装备人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专刊),2009.

上一篇:学校资金管理措施与校长财务管理流程 下一篇:“小鱼”的“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