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时间:2022-06-27 05:11:59

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学习内化的最主要形式。习作水平的高低直接折射出学生语文能力的真实情况,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课业负担仍很繁重,使他们根本无暇用心体验生活,写出的文章“灵气”何存?“真情”何在?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笔者经过在作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探寻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提高了作文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在习作上快乐、充实地学习着。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自主拟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学生参与拟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畅所欲言,还可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例如:随手拿起扒好的毛豆和毛豆皮,把皮扔进脏兮兮的垃圾桶,把毛豆装进精美的包装盒中,然后把垃圾桶和包装盒对比展示,文题《毛豆和毛豆皮的争吵》一出示,学生们稍作思考便顺畅流于笔下;拿起苹果,出示《苹果美貌》;切开苹果,出示《宝宝遐想》;拿起小梨,写出了《小梨自述》;稍加对比又写出了《梨和苹果比美》……

二 参与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就已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在论述生活教育观时,有很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文章“功夫在课外”,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生活体验,认识生活,便可以解决“源泉”的问题。

1.重视随境体验

随境体验突出表现为一个“随”字,它不刻意追求情境的设置和训练的系统化,是对生活的“即时”反映,像这样的“境”常是稍顿即逝的,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失去,将很难补救,所以一旦有这样的“境”出现,教师就应根据这个“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能获得意料之外的收获。

2.走进生活,采集原材料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就会汲取到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

三 用习作书写生活、改造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有位作家是这样揭示创作的真谛的:“对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还是人生,都要寻找自己独到的感觉,然后不怯懦地用直白的语言把它讲出来。不管有多少名家,多少名著,对同样的生活有多少他们的感受,都不管,就是要培养这种敏锐、诚实、勇敢、自信”。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学会积累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生活,特别是要让他们能从自己的思想感情出发去认识生活,以形成自己独有的对生活的体验,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觉和真切体验。

“从学习的原则看起来,事怎样做,就须怎样学。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下水时,还是要沉下去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深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地“活”起来,学生的作文才可以自主地变“好”起来。

四 作文评讲也是生活本身

1.实行面批

学生的基础、个性千差万别,主要表现在作文上。参与生活体验不同,表现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表现文章中心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对学生的习作,我采取更多的方法是一对一的面批,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已有习作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2.赏识评价

许多老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就忙着拿起红笔大开“杀戒”,一篇代表学生个性的作文经老师所谓的“批改”后面目全非,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指导作文的精细。殊不知,这与学生隔离的“真空式消毒”全不起作用。待学生再目睹自己用心创造的劳动成果被无情的否定时,只能畏惧、退缩,从而失去写作的勇气和兴趣。

针对这一弊端,我设计了“生活大拼盘”的作文评比活动,即每周一、三、五同学们便把自己前一天写的生活随笔一一展示在教室的“生活七彩架”上(我们的教室左、右、后三面墙上有漂亮的生活七彩架,每个同学都有固定的位置,可展示各自的手工制品等),而后,师生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自主选择阅读,并及时作好点评,待到下午的“生活大拼盘”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学生之间交流的不仅仅是作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思考,经过这样的展示赏识,真正达到了作文评讲也是生活本身,使每一个参与写作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拥有充满自信的力量。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为学生创造“走进生活”的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和思考生活,作文有理由且应成为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愉快地品尝到好作文带来的甜蜜幸福。

上一篇:浅析初一新生如何才能学好语文 下一篇:浅谈学校教育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