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略探

时间:2022-06-27 04:02:58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略探

【摘要】教育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得好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向课堂要效率”的目的;问得不好,所授知识无法有效传递,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素质和知识基础良莠不一;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导致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有效性不强,甚至出现提问无效的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评价;启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19-2

新课改实施至今已有十年的光景,而中学语文教学由传统讲授式教学向新课标提倡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转换还不成熟,甚至在这种转变中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确保课堂效率成为语文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合作教学、启发式教学逐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角,教师用小组讨论、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者德加默曾说过:“问得好即教得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强调:“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两位学者所要表达的都是提问对于启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母语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中学阶段,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从教育角度而言,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十分充足,但却是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大量储备知识的阶段。有效地课堂提问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的设定,好的提问更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知识传递的效率。但是,由于学生知识储备水平不一、教师素质和提问技巧不成熟等等因素,导致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例如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课堂虚假繁荣;口头禅式提问,一节课几十遍“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没有实际效用;为惩罚溜号的学生而提出质难性问题,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等等。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避免无效提问,需要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应对。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在语文课堂提问实践中,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在提问有效性层面存在的问题也因人而异,下面试从提问难度、内容、评价三个层面浅要分析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难度层面,存在肤浅性提问和质难性提问两种现象。顾名思义,肤浅性提问,就是指语文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远远低于学生的平均语文知识储备水平,问题不需学生深入思考即可作答。这样的语文课堂问题一抛出来,所有学生都举手,课堂气氛看似表面热闹、活跃非凡,但从知识学习角度实则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比如在学白诗作时提问:“诗人李白是哪个朝代的?”对于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这种提问显然没有深度。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语文课堂的知识有效传递,而且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的学习习惯。而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提问方式是质难性提问,老师课堂提问内容严重超出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自身素质,这类问题显得老师知识水平很高,但是学生却全部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提问也是基本无效,虽然可以显示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但是却令学生望而却步。以上所述的两种提问都是在实践中极其不可取的。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在技能方面已经比较完善,可是在文学常识累积方面还很欠缺。语文老师课堂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文要求设计问题,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引起学生思考,否则语文课堂提问就会“失效”。

第二,从语文课堂提问的具体内容来看,存在着模糊性提问和无关性提问等问题。内容方面的模糊性提问指的是语文教师抛出来的问题所用语言模糊其词、云里雾里或者用词不当,学生不知道教师提问的重点和想要得到的答案是什么。这种提问通常会让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比如在讲《琵琶行》时,教师问道:“白居易与琵琶女什么关系?”问题表面明确简单,学生却不知道老师想要哪一方面的内容。如果把问题拆解为:“为什么琵琶女的故事如此打动白居易?他们的经历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这样学生就会更好把握。此外,另一种就是无关性提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问题与课文讲授内容无关,天马行空。这种问题貌似是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实则与教学内容脱钩,严重影响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行路难》时提问蜀地人情风土、旅游风光,学生可以讨论成一团,气氛活跃。但是这种问题与诗文讲解内容完全无关,就形成一种无效或低效的提问。这方面问题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模糊性提问是教师用语表达不恰当;无关性提问,是教师对课堂内容把握不深入、不透彻造成的。

第三,语文课堂提问中的教师评价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不管是讨论还是提问,在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都要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评价恰恰是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无意中忽略的部分。即使有评价,也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口头禅似的说句“好”、“可以”、“也对”,这样的评价是低效的。针对学生的回答,语文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果学生回答的很精彩,教师要指出精彩在哪里,可以竖起大拇指给予学生鼓励;如果回答有不足或者答不对题,更要明确地指出来,说出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中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往往包含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除以上几种常见现象以外,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课堂提问逻辑混乱、提问目的不明确、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提问对象不全面等等其他的问题。文中就不再详细赘述。

上一篇: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研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