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及有效方法简谈

时间:2022-06-27 03:58:13

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及有效方法简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02-01

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及有效方法,这个题目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与学生的谈话可能会有很多种情况,场合不同,对话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谈话的对象也可能完全不同。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陌生化”与演讲的论文。而现在我想说的是“陌生化”和日常谈话的关系。

我仍然先简介“陌生化”这个概念。“陌生化”的概念大概源自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布莱希特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其戏剧理论是同传统的戏剧理论直接对立的产物:传统的戏剧理论要求演员消失于角色之中,观众与剧中人一体化,追求共鸣效应,他所建立的戏剧样式则强调演员与角色保持距离、观众与剧中人保持距离、以惊愕和批判来代替共鸣。这种彻底的反叛具体化为艺术原则和艺术方法时,便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在德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它作为一种方法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1、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2、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说剧中人。

在当时的文章里,我主要是论述陌生化之于演讲的作用,能够让听众更独立更冷静地思考,在我看来这是积极的意义。甚至是课堂,在我看来,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我们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的表达,乃至着装,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并且有其目的性。这样一来,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开启了类似于传统戏剧的忘我状态,那么他的行为往往也会进入无意识。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的外在表现可以是热情的,但是意识一定需要是冷静的。

而之于日常谈话的语言,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戏剧也好,演讲也好,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演,并不完全是生活,所以听众如果完全陷入其中则会丧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日常谈话,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里要提到与布莱希特体系截然相反的斯坦尼斯拉夫体系。斯坦尼斯拉夫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戏剧的忠实继承者,而亚里士多德戏剧的最主要特征是强调戏剧是对生活的模仿,要求演员化身为所要表现的角色,最大限度地使观众和剧中人产生共鸣即移情作用。

这就让我想到,当教师走下讲台,走出课堂,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演员。而在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思考,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跟什么样的人能顺畅地沟通,我想那个人一定是跟你有共同语言,能跟你发生共鸣的。这也是斯坦尼斯拉夫体系里的移情。而所谓的共同语言,也一定是能贴近你的生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大多不会对新闻联播腔产生共鸣的原因,中间有距离,有太多的陌生感。当然,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陌生化效果。如果在对话中间又太多的距离,会让人产生压抑和紧张的情绪,这一点在学生身上只会更加明显

所以比较起来,布莱希特体系所强调的陌生化效果,更适合用于课堂;更适合用于与学生的日常交谈。我想,当教师用一种更贴近学生的方式,用一种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的方式与其交流,能让学生感到更舒服。那么我们想要达到的谈话目的也就更容易实现。

上一篇:新时期初中音乐教育创新方法浅议 下一篇:浅谈体育学校数学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