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叙文的线索

时间:2022-06-27 03:45:11

浅谈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清朝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可见线索的作用非同一般。记叙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时间。有些文章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出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变化,以时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二.地点。有些文章,根据作者的构思、行文的需要,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内容,把地点作为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通过两个地方生活环境的不同,表达出“我”的不同经历与感受。

三.人物。有的文章,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等来组织材料,以人物作为行文的线索。如《孔乙己》中,鲁迅就以“我”的见闻为线索,反映了孔乙己半生苦读不售,恣睢沦落,终至被丁举人打断了腿默默死去的悲剧,揭示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残害。

四.实物。有些文章紧扣某一实物,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该实物在文中起点明中心的作用,与情节的展开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记一辆纺车》,作者以“纺车”为线索,通过回忆在延安时期使用纺车的经历,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了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事件。可以只写一事,详细地写出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由此表达文章的主题;也可以详略得当地写几件事情,来表现人物某些方面的精神和品质。如 《武松打虎》就以“武松打虎”一事为线索展开情节:开端——店小二因山上有虎不让武松多喝酒,但武松执意喝了十八碗;发展——武松不听店小二劝告夜走山路,高潮——武松在山上打虎,结局——武松下山遇假虎。通过对这一完整事件的详细叙述,一个胆大心细、武艺高强的武松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六.感情。文章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有的文章没有中心事件,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就要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有中心事件,也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在写作时也可以以人物的感情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因于勒花光家产带来的憎恶——因于勒信中所写的富裕勾起的期待——因卖牡蛎人貌似于勒产生的怀疑——因确认于勒身份引起的憎恶,通过情感的变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文章的线索选定后,常借助以下三种方法展开。

一.借助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冰心的散文《笑》,以人的表情“笑”为线索,借助对不同人物的笑的描写加以展开。文章分别描写了三种笑:墙上画中安琪儿的笑――圣洁的笑;古道边小男孩的笑――天真的笑;海边茅屋老妇人的笑――安详的笑。全文线索清晰,主旨鲜明。

二.借助细节。细节是指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是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如陈运松的《妈妈喜欢吃鱼头》,以“妈妈喜欢吃鱼头”为线索,借助细节加以展开。作者分别写了三代人吃鱼头的生活细节:“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外婆说‘你忘啦?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用三个相似的细节,表达出同样的舐犊之情。

三.借助联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架设在某一事物和其他与之相似、相反或有某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桥梁。如车旅作家吴颢的《离家时分》,作者围绕“离家时母亲为我送行的距离,在一次次缩短”这一线索,联想到“23年前第一次探家”、“再次探家”、“母亲摔伤探家”、“春节探家”等几次“我”离开时母亲为“我”送行的情景来展开思路,进行具体的描写,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份独特而具体的母爱。

周晓波,教师,现居江苏灌云。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下一篇: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