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自能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27 03:09:27

初中生语文学习自能发展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中,语文是素质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将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初中时期学生接触的课文深度、广度、难度都与小学大相径庭。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一段时间之后,反映很难融入到紧凑的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小学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完成学习任务,而随着年龄的渐长,新课程教育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学会自理,即培养他们自能发展的能力,使得他们脱离别人手把手教的状态,挖掘自身潜能,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能够做到注重初中生自能发展的需求,一味地给学生大脑里灌输专业化的教条知识,长此以往必会适得其反。本文系统思考了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学习自能发展的能力,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一、利用开放型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按照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考――讲――订”三点一线的固定课堂模式充斥了学生的大脑,导致学生的肢体乃至头脑的灵活性下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自能发展能力,教师必须投入相当的精力以改变现在“满堂灌”的错误状态。因为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更不是知识的搬运者,正确的方式应是设置开放的教学课堂,增加学生更多的互相交流、合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这篇文章时,同学们肯定都会触文生情,教师便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留出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并分享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往事、趣事,这样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更能够让学生从作者角度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深刻意蕴。开放型课堂还有很多方式,比如放映相关课件的PPT,看相关题材的电影,举行演讲比赛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情,更可以开掘学生在某方面的特长并发展,其实开放型教育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对创造性思维发展能力特别有效,也锻炼了个人修养。语文学习本就与道德素养息息相关,自能发展是提高素养的必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应时刻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他们的倾听者、领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才有助于培养自能发展。

二、开展自主学习环节,提高学生自能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和记笔记为主,整个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耐心,导致较低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自能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能发展,以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学习《幼时记趣》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改变一开始就教学生复杂的文言翻译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讨论一些自己的幼时记趣,让学生没有拘束地在课堂上自己讨论,让学生主导课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自能发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人数较多,教师无法让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趣事,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范围内分享。这样既能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活跃和内向的学生综合搭配,从而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讨论。

三、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课前预习有利于从总体上掌握所学内容的难易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由于学生对课文还比较陌生,因此在预习的时候要完全依靠自己仔细通过定义、例题等挖掘知识点,而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从而逐渐地掌握知识点,这是有利于自能发展的。例如:在学习《斜塔上的实验》这一课的时候,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上网搜索斜塔上的实验具体内容,这样更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将课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行简单的分段,这样才更容易赶上教师的上课进度。

四、营造积极氛围,建设文化校园

实现学生的自能发展,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因此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例如:学校可以在楼梯间粘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汗水浇灌希望,奋斗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等标语时刻提醒学生要自主学习;利用午间插播一些名人因为自主学习而有一番成就的事例;召开校级大会向学生讲解自能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自能发展的措施;学校让教师外出听课虚心学习其他学校培养学生自能发展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自能发展是学生自身努力和教师扶持的产物,它决定着初中语文学习能否稳定地维持下去。然而促进学生自能发展绝非一件易事,它要求老师高度配合学生把握课程的进度来备课,更需要学生了解自我发展的潜在内涵,理论基石和操作方案,有了两者的共同努力,相信结果一定是令人满意。

上一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下一篇: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