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背景音乐的录制形式

时间:2022-06-26 06:10:25

电影中背景音乐的录制形式

[摘 要] 电影的背景音乐能够给人们听觉上的震撼,给电影赋予生命力,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一切离不开背景音乐的前期录制。近几年,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音乐文化的盛兴,人们对电影背景音乐的音响效果要求也逐渐提高,电影背景音乐的录制技术也随之越来越高。电影背景音乐录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影的整体艺术效果。当今电影背景音乐的录制形式,远不仅是对声音的记录复制,还要能起到拾遗、补缺和美化的作用,也就是对背景音乐的再创作。

[关键词] 电影;背景音乐;录音

录音事业,自从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开始了声音的记录与重放的历史以来,百年间,这门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由爱迪生时代的简陋机械录音发展到磁录音、光录音,甚至数码录音、激光录音,从单声道发展到双声道立体声、四声道立体声与多声道录音,确实是日新月异。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音乐的需求也增加了,对音乐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音乐的录制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电影音乐的艺术特征,又要求背景音乐由导演、作曲、录音师、乐队通过录音制作,再由导演、录音师和音乐编辑最后合成。当今的电影音乐的录制,远不仅是对演奏者声音的记录复制,还要能起到拾遗、补缺和美化的作用,也就是对声音的再创作。一部电影作品,准备投入拍摄,就要对作品有一个认真的分析,包括作品长度、素材、间隔及情感处理等,并分析其整体风格,对创作者的意图加以揣摩,看它适合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电影是画面与声音的艺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画面有缺陷或声音有缺陷,都会减少电影的美感。电影中的背景音乐,是给画面的衬托,它的录制质量十分重要,就像红花一定要用绿叶来配,这样才显得红花更加鲜艳。在电脑音乐出现之前,大部分电影的背景音乐都是现场乐队录制。而当今电影背景音乐录制的形式基本分为三种:纯MIDI音乐录制、乐队演奏录制还有MIDI音乐加乐队演奏的录制。

一、纯MIDI音乐录制

MIDI是现阶段电影音乐的伴奏录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伴奏形式,由于它的成本低廉,操作起来方便,得到了很多影视导演的青睐,这项技术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一般需要一台电脑、一块音源和一个MIDI键盘,就可以录制音乐。它的好处就是一个人可以完成很多项工作,节省了人力,可以个人完成伴奏的录制,相对来说减少了成本,由于MIDI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多个大大小小的音乐工作室相继出现,使得MIDI伴奏录制队伍不断扩大,遍及了各个省市和地区。现如今,动画电影音乐、手机铃声等大多数都采用了MIDI音乐。

MIDI其实是乐器数字化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所以说MIDI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接口。通过它,各种MIDI设备都可以准确传送MIDI信息。MIDI文件本身只是一堆数字信号而已,不包含任何声音信息。任何声音都有其波形,如果把某种声音的波形记录下来,就可以正确地反映这个声音的实际效果,WAVE文件就是这种形式,它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回放都是一样的。但是MIDI实际上是一堆数字信号,它记录的是在音乐的什么时间用什么音色发多长的音等,而真正用来发出声音的是音源,但是不同声卡,不同软波表,不同硬件音源的音色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相同的MIDI文件在不同的设备上播放结果会完全不一样。这是MIDI的基本特点。但由于MIDI文件体积相当小,所以很适合在网络上传播。但是对于一个专业的MIDI制作者来说,是不可能把自己做的MIDI音乐作品以MIDI格式作为最终产品的,必须把它录制下来,所以绝大多数的MIDI制作者都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录音这个更深奥的音乐工程中。

MIDI音乐的基本设备包括:音源、音序器和输入设备。音源是一个装了很多音色的设备,所以它是用来发声音的,所谓装了很多音色就是指在一个音源内部有很多不同音色的样本波形,譬如钢琴就有钢琴的音色样本,吉他就有吉他的音色样本。但是音源并不智能,因为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音色发怎样的声音,它只是一个资源库,音序器来完成如何调用资源不是音源的工作。

音序器把一首曲子所需的音色、节奏、音符等按照一定的序列组织好让音源发声,它实际上是记录了音乐的一般要素,拍子、音高、节奏、音符时值等,所有音乐都必须由这些要素组成,音序器只不过是以数字的形式记录下它们。MIDI文件的本质内容实际上就是音序内容。

输入设备,如MIDI键盘、MIDI吹管、MIDI吉他、MIDI小提琴等。音序器的内容也必须由人来告诉它,为了符合人们原有的音乐习惯,人们制造了各种基于传统乐器形式上的MIDI乐器,可以按照演奏传统乐器的方式去演奏它们,然后演奏便通过MIDI接口被音序器接收并存储为音序内容。

MIDI伴奏的录制有很多种软件可以用,现在大多数应用的软件是Cakewalk。制作MIDI音乐的过程,要在音源上选择一个音色,在输入设备上演奏一段音乐,最简单的就是用MIDI键盘,把音符弹进去,同时让音序器录制这段音乐,之后演奏的音乐就被转化为音序内容存储在音序器里了,然后播放这段音乐,音源就会根据音序内容用选定的音色播放这段音乐。

MIDI伴奏的录制有好多个益处,首先就是便于修改记录下来的音乐,可以对错误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加以调整;其次,一个人可以用一段旋律复制多轨,方便快捷,可以选择不同的乐器,来演奏这段旋律。

还有一种输入就是鼠标输入,这也是MIDI技术能流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是专门的音乐工作者也可以完成一段音乐伴奏的制作。

MIDI音乐伴奏的录音,多采用分轨录音方式,声部(音轨)的数量视需要而定,少则十余轨,多则数十轨。音轨(声部)的数量,应该是由音乐的风格和内容的需要而定。为节约录音棚工作时间,创作者通常先将用MIDI技术制作的音乐录制到CD光盘或DAT录音带上,然后进棚输入音乐,录制人声。

由于MIDI的制作成本十分低廉,是受大部分电影导演欢迎的伴奏音乐制作形式。现在大量的动画电影作品采用这种形式,如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在表现人物性格、剧情发展和烘托气氛时大量运用了MIDI音效效果,风格诙谐,赋予了作品戏剧性和生活性,更容易让儿童接受。

二、乐队演奏录制

由于乐队现场演奏,弦乐群和铜管群等良好的、高质量的音色,得到了导演和众多听众的青睐。虽说它的成本很高,但音色质量相当好,是现在的纯MIDI技术无法达到的。现如今很多电影作品都采用了这种录音方式,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开篇的音乐,就是现场乐队的演奏录音,丰满的弦乐群和明亮有穿透力的音效,给电影的整体美感增色不少。

在现阶段,录制乐队演奏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同期录制,即整个乐队一起演奏的录制;二是分期录音,即逐件乐器、分乐器组或分批地进行录音。

同期录音,最好采取全封闭,若用半封闭则要尽可能地减少串音。应在短混响、强吸收录音室中,进行近距离拾音。

分期录音,假若是逐件乐器的录制,是否需要封闭要具体分析。比如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在0.7~0.8秒以上,就应该使用隔音屏风等进行封闭以减少室内混响量;如在0.5秒以下,则不需做任何封闭。

分期录音不一定逐件乐器录制,也可以分乐器组或分批地进行录音,总之,应该根据录音的需要而不是视之为固定的工作方法。分期录音产生于西方爵士乐录音制作。在西方爵士乐队的录音中,一个人要兼奏几种乐器,或者演员的演奏要与利用直接录音的电子合成器等制作音响相结合,这种音响制作是各个轨迹录音的拼凑(号称“复杂的工作间技术”),是不用记谱的音乐。西方的这种爵士乐队唱片,很多就是以多声道分期录音拼凑、制作而成的。当然,这种方法,在录音室面积小或录音人员不齐等情况下,还是灵活方便的。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满足完全杜绝现场串音的要求,这对于完成现代音响效果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现在大量的电影作品采用这种形式,如著名导演陈凯歌的新作电影《赵氏孤儿》开场音乐是弦乐群的烘托,用的是交响乐队现场录音、收音,又加上了笛子作为引子,使得整部电影开场就气势磅礴,又不失细腻,极富有中华民族特色。

三、MIDI音乐加乐队演奏的录制

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制作成本上相对于传统的乐队录制来说很低廉。相对于MIDI等电子音乐制作的音乐音响而言,由于有真实的乐器的加入,而使音色更加逼真,织体的立体感也强。因此,由于乐队加入MIDI的这些优势,使之成为目前录音棚音乐录制环节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音源模式。

现在大量的电影作品,采用了这种形式,比如: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开篇的背景音乐形式就是MIDI音源加弦乐及古筝等特色乐器。还有很多动画电影也是MIDI音乐加乐队演奏的录制形式,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等。

MIDI音乐加乐队演奏的录制,是一种传统录音技术与现代的MIDI录音技术的握手。

四、结 语

电影背景音乐的录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是技术与艺术的、主观与客观的诸多因素的结合。我国专业录音事业发展很快,正在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业余爱好者越来越多,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录音技术已日益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在国外,录音技术的发展也很蓬勃,先进的录音设备日新月异,更新换代也很快,在我国中央电视台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音响设备,这说明我国的录音事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音乐的需求也增加了,对音乐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电影中背景音乐的录制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郝俊兰.电视音乐音响[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 秦瑜明.电视传播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4] 林达悃.录音声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5] 梁洪才,孙欣,郝键.影视录音[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6] 李万海.录音音响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7] 黄瀚,王宏民.录音与调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8] [美]约翰•厄格尔.录音[M].罗德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9] [日]小川睦太.硬盘录音手册[M].陈卓英,译.北京:北京威翔音像出版社,2000.

[10] 陈荣贵.专业音响实务秘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杨兴斌(1976― ),男,河北曲阳人,保定学院音乐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刘克利(1982― ),男,河北高阳人,保定学院音乐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朵凋零的玫瑰花 下一篇:从《盗梦空间》谈电影片名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