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2-06-26 05:00:38

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文章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从结构合理,责任明确,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加强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抓住和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方面,对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构建;指导;组织;小组;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27-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1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而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组内个体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互促性学习。[1]它是课堂教学条件下的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体现学生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高效学习方式。它立足于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通过组内对所遇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形成组内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方案的共识,再在组间即班级内进行交流或在黑板上展示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于探索、善于表达和勇于展示的优良学习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由不会合作到学会合作,由个人独立学习到与他人分享学习,分享别人的智慧、体验、成功和喜悦。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会宽容与忍耐、倾听与认同,提高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还能使学生通过合作从组内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与思维中获得启迪,拓展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寻找到解决今后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技能。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相互合作的小组学习,要比学生独立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迅速提升和发展。化学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要建立结构合理,责任明确,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小组

建立合作性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班级中学生个体由于在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学习小组构建时,不能随意将学生组合成组或任由学生自由组合成组,应注意学习小组的结构合理性,互和团结性,并做到组内成员责任分工明确。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因为组内成员的人数过多,个体依次表述或展示会耗时过多,造成课堂学习的知识容量较少,完不成教学任务,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助,达不到通过合作来学习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学习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结伴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化学学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本组化学学习的领头羊。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教学中的长期观察和对学生评价的分析或教材学科知识特点和结构的不同,将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在组内人数为4~6人固定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小组成员进行流动或互换,也可以将组内某些角色进行互换或轮换。这样往往能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实践证明:结构合理,责任明确,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小组,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交流合作,相互促进,而且为班级各小组之间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带有积极竞争的互助互促性学习。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在教师引导的一种合作性氛围下,学生个体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班级组内个体之间在学习上存在一种目标一致的积极的合作,但组内个体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的时间内也存在先后的顺序,所以,组内个体之间在合作的情况下也存在竞争。这就造成了组内整体目标与组内个体目标在实现顺序上的冲突。

传统课堂学习中学生个体是否实现目标与组内目标实现与否无关,个体所关注的只是自己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样势必个体间易形成一种相互独立、互不交流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学生清楚合作学习要求合作小组的每位成员,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独立地进行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组内结合个体的所得加以纠错、互补和整合,形成本组认同的、科学的、完整的结论或正确的思维解题方法或完整的科学实验探究方案等,最后再在班级进行交流和展示,并将各组交流和展示的结论、方法或方案等进行比较、修正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发现自己思考的优点、长处,又能比对出自己思维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体会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所在,从而促使其主动积极地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化学课堂学习中,由于合作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一些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敏捷,总是首先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思维方法或结论。这样往往会导致一些基础薄弱、思维缓慢的学生没有表述或展示的机会,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会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表现为:要么对探究的问题不加思考,要么只是一味地照搬照套其他学生的思路、方法去解决问题,养成不愿思考、不善思考的学习依赖性和惰性。显然,这样的“合作”根本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其结果必然是优生与后进生的差距越拉越大。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和善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使课堂上学生的合作学习活而有序。

上一篇: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 下一篇:例谈初中化学纸笔测验题的有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