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22 05:28:44

浅议中学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习题训练,不但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因此习题训练也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使化学习题的训练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已有的创新理念,总结习题有效讲解的几点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有效性;习题;创新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20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化学习题是学生提高成绩、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与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注重习题的讲解,积累了许多有效合理的讲解思路。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吸收,成为我们课程改革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已有创新习题教学理念的梳理

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推崇创新教育,于是各种创新理念应运而生,同时伴随着一种内在逻辑:凡是创新的都是合理的。这一命题的逻辑内涵也包括凡是创新的习题教学实践都是合理的。林林总总的创新教学理念与创新教学实践让人特别是刚刚站上讲台的年轻教师无所适从。我们把已有的创新理念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梳理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吃不饱、吃不了”的辩证关系,这是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持。具体做法是转优补差,要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讲解分层,也是学校与教师经常采取的举措。

(2)摆脱题海。由于课堂效果的巨大差异化,题海战术是缩小差异化的必然选择。摆脱题海的方法多数比较直接,控制与减少练习就可以了。不过多数化学教师很难做到。

(3)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发散性、综合性等的培养。这类问题在教育教学论文中出现频次较高。

(4)作业的开发,包括学生自编习题,变式习题教学,习题错误反思,二次开发习题等。

(5)特殊的训练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减少讲解,经过学生反复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影响习题教学的重要因素分析

依据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感悟到习题教学真正有效而被忽略或者故意被隐瞒的因素至少应有:

1.时间变量

任何有效的习题教学设计或教学实践均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变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生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在现行课时数的条件下几乎无法完成,而习题教学中时间因素易被忽略。许多教师经常抱怨考过、评讲过、巩固过,但下一次再做时依然错误率很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学生没有充足的“消化”时间。所以应该为学生建立从接触习题到熟练应用的时间表,通过例题说明重视时间因素的重要性。

【例1】X、Y、Z是三种常见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答案应选C。从题的形式看,解题方法只有把四个选项逐一代入,别无选择。表面上看是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其实并非如此,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初中阶段与高中化学必修1学习过,但即使学生会背诵课本也无济于事。如果只强调2Fe+3Cl2=2FeCl3而不能生成FeCl2而不作其他选项分析,习题讲解的效果可想而知。反之,四个选项逐一分析的后果又非常可怕,到底几个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几个学生能完全吸收不得而知。另外,Zn与FeCl2的置换、O2与NH3生成N2均在学生化学知识的边缘地带。没有足够消化与砺练是不可能达到掌握的目的的。教师通过把握恰当的时间节奏,整理、归纳元素化合物知识,给予学生充分的知识铺垫,小结单质、化合物的转化规律,随着物质的量、温度、浓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得到不同产物。学生在听讲、做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散思维能力。不要完全放给学生自己复习、总结、感悟。

2.课堂的公正与效率的博弈

课堂习题教学中,往往是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与学困生的学习接受状态形成对比。如何讲解让各层次学生学习达到整体最优,是习题教学重点关注的。对不同知识能力基础的学生理解感悟力在课堂的表现差异不大,但学生消化能力差异巨大。在习题课教学中每个学生感觉都能听懂,但实际效果却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差别主要在吸收上。为了消除这种差异,为了达到课堂公正,一些做法是多讲、多练、多记;而为了效率,另一做法就是只瞄准少数(优等生或中转优的学生),其他学生几乎没有多大收获。两种做法的结果类似,学生均感到化学兴趣下降,厌学加重,成绩踌躇不前。

三、有效讲解的几点思考

1.解题兴趣的培养

通过习题课学生对化学解题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操作的关键在于教师语言的生动。简洁的方法,适当的比喻与类比,决不让习题课枯燥乏味;合理运用好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难习题,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或先做好知识铺垫,直接讲解一些错误率很高的习题,效果往往不理想,再错的几率也会很大;留给学生充分时间跟上教师的节奏;注意当堂多频次、多角度巩固,许多解题方法理解与应用,可以在短时间讲解与掌握,但需要巩固,最好在24小时内特别是临下课前巩固最为有效。兴趣增加的同时解题的自信心自然也会加强。

2.减少无效或假性探究

在习题教学中,有些问题看似探究性很强,但没有实际效果。例如,教师讲解浓硫酸性质时拿出一瓶水与一瓶浓硫酸让学生思考如何鉴别;醋酸是弱电解质而非强电解质的实验探究;C6H12同分异构体无节制地探究。这类探究的特点是没有重心、不计时间,看似热闹,实则为无效劳动。当然,这类问题若能紧扣重点、难点、疑点的适当探究则是合理可行的。

3.增加思维容量与宽度

综合性是习题的发展方向。有些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害怕增加学生负担,把综合问题拆成小问题或演变成正误判断。其实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素质的提升。比如有关稀醋酸电离平衡移动时,只是加水、加盐酸、加热等等条件的平衡移动的探究,对习题起的作用不大。应该在此基础上再附加条件比如pH增大同时促进电离应该采取的措施,这样思维容量与宽度会不断增加。

上一篇:优化问题设计 激活学生思维 下一篇:关注阅读细节 提升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