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

时间:2022-08-03 08:17:51

让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6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28

一、设计思想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本课的新课引入以复习“电解质的电离”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入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意义学习,进而自然地进入到新授内容“离子反应”中。在新授内容中,以建构主义和分布式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层次的问题和实验,搭建认知台阶,充分利用人与人之间、人与人工制品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离子方程式意义,并能借助对溶液中参与反应离子分析,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减少大脑的认知负荷,提高认知效率。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突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协同,让学生在设计的多边互动和自主探索中,学习运用科学方法,感受认识事物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式,并借助习题适时地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溶液中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意义。

(2)借助对溶液中参与反应的离子分析,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运用归纳法初步归纳出离子方程式所表达的意义。

(4)感受到认识事物总是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式。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意义

(2)教学难点:借助对溶液中参与反应的离子分析,书写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教学用品

药品:H2SO4、Ba(OH)2、HCl、Na2CO3、K2CO3、(NH4)2CO3

溶液。

仪器:铁架台、滴定管、导线、电池、灯泡、试管、滴管

4.教学过程

5.教学反思

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难度较高的内容,一方面由于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不够重视,不愿花时间和气力,存在明显的“滑过”现象,容易造成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了解不深不透,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具体到“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花极少时间来组织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意义的教学,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能上,影响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本节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既重视知识和技能,也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实施中较好地运用了以下三种策略:

一是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从“电解质的电离”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复习入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有效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运用搭建支架策略。通过有效设计系列问题,为学生逐步搭建支架,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实验探索和讨论分析过程中,自然得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领悟“离子方程式能不但能表示特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这样的效果远比直接讲授理解深刻,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是运用分步式认知策略。通过演示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H2SO4的导电性实验,让学生在电灯明暗交替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反应现象下的本质,通过播放盐酸加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及其如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形象画面多媒体等,化抽象为直观形象,通过开展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形成多边互动,建立多种认知通道,降低认知难度,提高认知效果。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思维积极,多边互动有效,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指导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明确方法 把握特点 事半功倍 下一篇: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