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常见桩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

时间:2022-06-26 03:03:23

浅谈建筑工程常见桩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也在迅速增加。为了更好满足人民需求,需在建筑技术和风格上不断的提升,但是,人们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也更加的严格。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因此本文即从建筑工程部分类型桩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施工技术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问题;技术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建筑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要完成一项让客户满意的、安全放心的产品,质量是其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建筑施工单位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围绕建筑质量的可靠进行,力争如期、保证质量的顺利完成施工。然而,建筑施工中难免会发生一些质量问题,包括较多的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问题:

1质量方面常见问题

1.1几种常见桩基础中的主要问题

(1)长螺旋钻孔混凝土灌注桩:长螺旋混凝土灌注桩在没有水、没有砂子的地质条件广泛应用。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保证,但在施工时易出现如下问题:钻孔机钻到孔底标高时应停钻静拨,如钻动提钻杆,在孔底产生大量的虚土,减少桩的桩端承载力,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倒入30~20cm碎石,用夯锤夯实,然后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灌注的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0cm,塌落度过小容易产生断桩,灌注混凝土时应全程振搗。

(2)振动灌注成孔桩(振拔桩):振动成孔灌注桩可在有地下水,淤泥质土和厚度不大于3m的粉细砂中施工,施工造价相对其他水下灌注桩低,但施工时桩穿不透厚度大于3m

的粉细砂、中砂层。受到一定的限制。桩的施工不能单一控制标高。必须以双控为准。在同一附近桩长不一样是正常现象。严禁在桩没达到设计标高时长时间振动,否则对相邻桩产生缩径或断桩。在施工时为提高桩的承载力应采取复打,复打时必须将振管上的泥土处理干净后再施工。在土中严禁反插,因在土中反插时易将泥带到桩内产生断桩。

(3)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适应于各种地质施工,以其自身强度高、有较高的承载力、施工速度快、造价比较低等优点近几年在我省广泛应用,该技术成桩原理是用混凝土泵注超流态混凝土通过钻杆压入孔内,形成混凝土护壁,将混凝土注满孔后下钢筋笼至设计标高,该桩在施工过程中,桩周土被挤密实,同时超流态混凝土向桩周土扩渗,改良了桩周土层的性质,杜绝了断桩、缩径、孔底虚土,提高了桩的承载力,但在插钢筋笼时应在砼初凝之前进行,其承载力是普通桩的确1.05~2倍。该桩在注混凝土后插管注水泥浆后是普通桩承载力1.2~2.2倍。

(4) 混凝土预制桩:常见的问题是不按图集生产,钢筋笼箍筋间距较大,漏放或少放桩顶钢筋网片及多节桩预埋铁件等。对电焊接桩的重要工程不做焊缝探伤检查,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桩未等到桩体强度及凝期达到要求就开始锤击,且在锤击过程当中未能有效控制预制桩的垂直度等。

(5)载体桩:是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观念,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性较好的土层作为被加固土层,以桩端土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柱锤击冲击成孔,对周围土体进行挤密加固,当沉管到设计标高后,对桩端进行连续填料、夯实操作,并用三击贯入度作为控制指标(三击贯入度为锤重35KN,落距6.0m,自由落体时贯入的深度),再填以干硬性混凝土,使桩端以下深度为3~5m、直径为2~3m区域约10m的土体得到最有效的加固挤密,形成自内到外依次由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挤密土体组成的载体,然后再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或放入预应力管节而成。常见的问题是间距小于规范要求,不能有效控制三击贯入度,填料量等量加入,从而无法保证桩基承载力。

2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现行体制下,建筑施工单位项目分包现象比较普遍,这样容易造成各分包单位在职责上不明确,容易出现施工工序上的遗漏,造成施工中一系列的问题。此外,管理问题存在于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比如建筑工程前期的设计问题、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施工技术管理问题以及施工过程中监理体系的管理问题等等,会造成了影响施工资金、进度、质量、利润、社会效应等多方面的问题。

3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作为整个施工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因此,对于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管理尤为重要,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在建筑施工准备阶段

在建筑项目准备阶段主要要做好包括这几个方面: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源、落实责任。施工单位需在项目开工之前建立起一套针对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彻底贯彻相关技术的标准及规范,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同时要对该项目现场实际勘察,真正了解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的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的设计进行优化,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然后,在明确任务的同时,合理分配现有资源,指派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依照制定的规范标准开展工作。

3.2在建筑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主要的技术管理工作包括: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加强质量管理;控制施工成本及施工进度这几个方面。施工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范围、工程量、施工进度、施工图纸的解说、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质量评定、技术检验标准、增产节约指标及其他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所以,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当及时的将施工技术交底到现场施工人员手中,以便其有针对性的开展施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应当依照技术交底内的相关内容,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巡视、检查,若遇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应及时令其处理,可以不定期的进行巡视,从而加强对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此外,巡视人员应在检查、监督施工质量的同时,尽量督导施工人员控制施工成本,严格按照施工技术交底中的指标进行工作,保证施工进度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对于施工当中的不规范操作或者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采取安全的措施。

3.3建筑施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的技术管理事关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因此,技术管理人员需对相关的施工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按照技术要求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质量验收和把关,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尤其对不同桩型的桩位偏差及垂直度应区别对待,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避免出现质量隐患导致的经济纠纷问题。

4总 结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系统的方法和观点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对不同桩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和方案,从质量保证出发,制定科学、有效、全面的管理规划,并规范施工中技术的管理和施工监理体系,保证施工进度能够得到保障,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以促进新工艺的推广和施工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斌.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3).

[2]周权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资讯,2010(16).

[3]付立国.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9).

[4]向 明,吴晓燕.对于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四川建材,2009(01).

[5]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

上一篇:粉喷桩技术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电力营销计量在电能自动抄表系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