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程序规制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6-26 01:22:29

民事诉讼中程序规制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在当前的民事诉讼案件中,程序的滥用成为一个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司法现象,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采取怎样的措施对其进行卓有成效的法律规制成为当前法律界争论不休的一道难题。程序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研究程序滥用的内外在因素,才能制定有效的程序规制。

【关键词】程序规制;程序滥用;鉴别标准

一、程序滥用的产生机理

程序法定主义是现代法治国家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它的基础是程序的合法性,要求在从事民事诉讼的过程中,所有的诉讼行为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所设定的程序及方式进行,并且需在形式上与法律保持一致,即符合相关的法定要求。依照法定主义的规定,一切的民事诉讼行为,其成立及生效的首要条件都应由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做出统一的规定,其成立与生效都应依照客观条件而不是意思主义。这也是诉讼相关法律与实体相关法律的最主要区别。程序法定的目标是把民事诉讼的一切活动列入到正常的法律轨道上来,着重强调以模式化的相关司法程序来给予当事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从而用以规范国家权力的正当使用,但是在这种前提下,程序滥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程序被滥用或不当使用的空间并不大,同时其主持方为国家司法机关,不是一两个人可以直接干扰的,就个人而言很难利用诉讼程序来满足自己的私利的机会。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司法实践过程中,法典的规定总是抽象的易被曲解的,而民事诉讼行为又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一部法典无论再怎样的细致规范也无法完全涵盖现实社会所遇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仍有很多在缝隙之外,利用法律漏洞的行为,如何对待这些行为又是一个慎之又慎的过程。假如严格遵循程序法定主义,则容易造成诉讼的大量失败,从国际惯例来讲,大部分的国家都承认了民事诉讼行为上的处分权主义,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法定程序的运作方式上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从自身诉讼的目标出发,程序的使用方式被多样化,不同案件的诉讼程序总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当事人在其中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就为程序的滥用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二、程序滥用的相关主体分析

法学界普遍认为,程序滥用相关主体的涵盖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任何有可能参与到诉讼过程中的主体都存在着滥用程序的可能性,而当事人是程序滥用的最重要主体,原被告也存在开展相关行为的可能性。律师也是诉讼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主体,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个人寻求司法救济的大多数场合需要律师的援助,尤其在强制律师制度的国家有着更加直接的体现。大多数的民事案件都是由律师展开诉讼的,而律师又熟悉相关的法律程序,有着滥用的条件及客观可能,这一群体往往会出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恶意的使用程序以实现自己诉讼成功的目标,因此,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实施程序滥用行为的人往往是律师。因此,规范律师的职业道德,提升其正义感对于防止诉讼程序的滥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应当培养律师阻止当事人滥用司法程序的行为。由于律师在其中存在的巨大能动作用,大部分国家对于律师滥用司法程序的处罚都是相当严厉的,律师假如不能洁身自好,很有可能受到该行业内的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许多国家,律师会因为滥用程序而受到等同于当时人的处罚并丧失资格。

三、法定视角下规避程序滥用的可能性探究

从各国的立法及相关的规范来可看,大部分国家把程序滥用认定为一种侵权行为,进行程序滥用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上的侵权责任。对于程序滥用行为的遏制首先应当采用程序法本身进行制裁。依照程序法的相关规定,程序滥用者需要承担由于其滥用程序而造成的不当后果。在程序滥用行为发生的前提下,当事人承担了一定的诉讼费用,在程序滥用事实认定清楚的条件下,法官有权将程序滥用行为的使用者的全部或部分诉讼费用转移给程序滥用受害者,以实现救济的目的。这单是从诉讼费用承担的变更上进行了部分的规范与约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相比这个诉讼过程,其作用非常有限。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从规范相应制裁立法的角度出发,对侵害人的法律制裁要明确规范,对被侵害人的补偿要合乎其所受到的侵害,尽可能最大范围的实现诉讼利益与诉讼损失之间的平衡。

参 考 文 献

[1]田平安,罗建豪.民事诉讼法律责任论[J].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9)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6条、第210条

[3][日]谷口安平.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47

[4]徐听译.英国民事诉讼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3

上一篇:浅谈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篇:开放式创新下的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