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

时间:2022-06-26 11:02:05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参与思维过程、参与质疑解难过程、参与设计板书和作业的设计去实现,还给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主体;探究式;学习目标 ;思维过程;质疑问难;设计板书和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许多教师自觉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努力,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弊端,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这已成为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这种弊端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值得我们思考和解决。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探究式学习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过程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某某内容,受到某某教育。这种没有差别的目标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全体学生围绕教师指挥棒转的“一统天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所以,教学时我先确定一个全班同学都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确立自己个人的学习目标。这种因人而异、难易不同的学习目标就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思维的导火索。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先确立了总目标:了解鲁迅先生儿时的两种生活,理解封建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束缚。然后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说:我要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景物的;有的说:我要学习作者精彩的文笔,把优美的句子记下来;有的说:我要认真读一读,把作者读书时对大自然的向往读出来……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但对教师制定的总目标基本能完成,而且围绕自己制定的目标主动地学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让学生参与思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而应成为学生知识的引路人、点拨者,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让学生参与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平时较注重多问学生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寻求依据。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可是对藤野先生并没有很多正面描写,花的笔墨很少,安上这样的题目,是否恰当?学生纷纷积极思考,有的说藤野先生是主人公,所以用他作题目;有的说是用藤野先生作陪衬,衬托鲁迅的伟大品格,所以用藤野先生作题目;还有的说……这样,学生参与了思维过程,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了。另外,对于诗歌、散文的一些精彩片段,在学生思考、理解的基础上,留几分钟让他们进行背诵比赛,或者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抢答等,这些做法既令课堂气氛活跃,又让学生进行了紧张的思考,学生时时有紧迫感,感到非动脑筋不可。学生参与了思维过程,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参与质疑解难的过程

质疑解难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反馈教学的效果。正如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设疑,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在课堂上,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似乎都懂了,可是让学生自己针对课文提问时,往往面面相觑。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学生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设疑,就谈不上参与学习了。所以,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何处质疑。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质疑,作为初中生,应以篇的认识为重点进行质疑。

(1)对课题质疑;(2)对课文语句、内容质疑;(3)对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4)对课文的语言运用质疑;(5)对课文的中心质疑;(6)对教师的讲解质疑;(7)对同学的发言、讨论质疑。

(二)何时质疑。

(1)在预习时质疑,让学生带问题而学习;(2)在讲读课文时质疑,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体会;(3)在课后质疑,让学生从文章的中心、写法、选材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4)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质疑,不仅在学习上质疑,还要在生活中质疑。

学生自己的质疑,大多停留在浅显的问题上,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进行设疑,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学习韩愈写的《左迁蓝关示子侄孙湘》一诗时,课文对“蓝关”的注释较笼统,可设疑:“蓝关”究竟在何处?再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可以设疑:文中“遂与外人间隔”,“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两句里的“外人”所指是否相同呢?课文对“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但经过学生的思考、分析讨论,联系上下文可知第二个“外人”指世外之人,是从渔人的角度说的,与上文所指不同。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虽然学生调控自我阅读行为的能力较差,但是如果有了明确的提示,学生就可以按提示去质疑解难了。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提不出问题,又防止了学生提问题过于肤浅和杂乱无章的现象发生。

四、让学生参与设计板书和作业的设计

有专家指出:黑板不单是老师自己的,它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块天地。以往的板书都是教师备课时先设计好的,上课时学生只是原封不动地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这样,学生的思维被凝固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过程。如可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该怎样板书,也可让学生上黑板将他的板书做法写上来,然后让全班学生评论修改。这样的板书可能不那么工整、美观,但它来源于学生,是学生思维的结晶。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可让学生参与设计作业的过程。教师布置了全班同学都要完成的基本作业外,可引导学生自己为自己布置一些作业。如学完一篇课文后,有的学生喜欢某部分内容,可要求自己背下来;有的觉得文章的写法很好可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有的可用某个词写几句话等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就可灵活处理了。

总之,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还给学生主动发展的天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新法 下一篇:泼墨点染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