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26 10:01:06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ACS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非诺贝特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非诺贝特; 急性冠脉综合征; 药效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Q波心肌梗死(NSTEMI)和Q波心肌梗死(QMI)。为便于快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可以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ST段抬高的和ST段不抬高两种。ACS的提出,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其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并随之发生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阻塞[1]。因此,冠状动脉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ACS的根本原因,而斑块破裂是引起ACS的直接原因。ACS会形成一系列病症,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还会伴有高血脂症状。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具有较强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他汀类药物,具有非常显著的降脂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和病死率。其具有药效明确、安全、耐受性高的特点,适合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非诺贝特在调脂、改善微血管病变、延缓糖尿病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口服非诺贝特后88%以上的药物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可以反复用药无蓄积作用[2]。为了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CS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笔者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ACS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和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分析用药后的治疗效果,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CS患者能否产生协同降脂、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效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ACS患者38例,所有患者皆确诊为ACS,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年龄43~71岁,平均54.8岁;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非Q波心肌梗死5例,Q波心肌梗死6例。试验组男12例,女7例;年龄45~68岁,平均52.4岁;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非Q波心肌梗死6例,Q波心肌梗死6例。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心、肝、肾、肺等功能严重缺损、药物过敏者,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后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按照用药说明每晚睡前服药1次,每次20 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服用非诺贝特进行联合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每晚睡前服药1次、每次20 mg,非诺贝特每天1次、每次200 mg。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疗程都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的三酰甘油(TG)、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酸激酶(CK)等指标,并记录数据于3个月疗程后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HDL-C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不良反应方面,全部患者都没有发现药物过敏、消化道症状等反应,CK、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腹胀、腹痛3例,便秘、消化不良2例;试验组患者有腹泻、乏力、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者4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微,且在停药后均自动消失,可见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在胸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上,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ACS的病理基础 ACS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破裂,所以动脉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ACS的根本原因,而斑块破裂是引起ACS的直接原因,其中还涉及到一些血管炎症和免疫[3-4]。

3.2 ACS的诊断

3.2.1 ST段抬高的ACS 出现缺血性胸痛且时间长于30 min,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不缓解,心电图上有至少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2个以上的胸前导联ST段抬高。

3.2.2 ST段不抬高的ACS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初发劳力性心绞痛或者恶化劳力性心绞痛;胸痛且伴ST段压低,或有与胸痛相关的T波变化出现等。既往冠状动脉造影能明确冠心病的诊断。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区别在于CK-MB增高是否大于或等于正常上限的2倍以及TnT的增高[5-6]。

3.3 阿托伐他汀及非诺贝特的药用机理 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是一种他汀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通常在治疗ACS上比较常用,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阿托伐他汀是其典型代表药物之一。许多临床和病理研究都显示,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总胆固醇(Tot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升高有关,而这些因素都与ACS有关[7-8]。而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一些特定人群血浆中Total-C、LDL-C和apo-B水平。研究发现了他汀类药物具有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减轻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以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9]。

非诺贝特为氯贝丁酸衍生物类血脂调节药,有明显的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其具有显效快,副作用少的特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对药量进行调整有更佳的疗效。

两药联合使用的话不仅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几率,同时由于其抗炎、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等作用还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病死率[10]。

3.4 联合用药效果分析 经过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TG、TC、LDL-C、HDL-C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ACS,能够产生非常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白原.ACS治疗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9(6):461-464.

[2]王震宇,禹同生,王健,等.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1684-1687.

[3]丛丽,陈晓庆,李强.非诺贝特的临床益处[J].药品评价,2011,8(19):42-46.

[4]吉世军.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1):79-80.

[5]于晗.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CS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2,13(2):119.

[6]鲁锋,刘涛,王夕艾,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CS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1973-1974.

[7]方辉.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ACS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61-63.

[8]潘朝锌,何贵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284-287.

[9]李春香,万大国.阿托伐他汀在ACS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0,19(4):419-421.

[10]马凤英,姚青海.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MMP-9/TIMO1及预后的影响[J].天津医药,2009,37(8):701-702.

(收稿日期:2013-04-26) (本文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高三化学复习与学生解简答题能力培养 下一篇: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