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探索

时间:2022-07-19 09:30:58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改革探索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与依据

连锁经营是现代商业发展的新型组织形式,代表了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在我国,连锁零售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表现在连锁企业(集团)的逐年增加,而且表现在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7年我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1万亿人民币大关,2008年增长18.4%,2009年增长13.5%达到1.36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 “连锁百强”门店数年13.7万个,并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9年,浙江省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2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771亿元。截止2009年未,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232家(含38家网上交易市场),全年成交总额11688亿元,其中有形市场成交总额10745亿元,比上年增长9.7%。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633个,超十亿元的市场162个,超百亿元的市场18个。全省累计已建立乡镇连锁超市1843个,已有14109个行政村开设便利店16776个,覆盖率为47.2%。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业内人士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专业人才的短缺,这一问题将会长期影响甚至阻碍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调查结果显示,从层次上看,基层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者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从岗位需求上看,营运、采购、店长成为零售企业稀缺人才;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成为零售企业招聘人才的首选条件。伴随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对业内人才的需求,上海商学院于1998年在全国首先开办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商界的关注与支持。我院于2008年开始招生,已有三届毕业生。但如何更好推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认为,只有在广泛市场调研,明晰人才培养定位,持续不断推进符合职业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且高职教育将进入一次重大调整的阶段,这既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调整,也有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调整。这对我们既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甚至是不了解的,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广大教师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它要求广大教师要眼光向外,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另据《法制日报》2011年5月5日报道:因生源枯竭导致高校生与死的抉择,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相当长时间以来,高校就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大学生厌学。原因或许很复杂,但关键还是大学教育失去魅力。“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我没遇到过真正不爱学习的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中英认为,厌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消极”状态。这种“消极”状态的形成与高校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密切相关。高校“量变”能否引起高教“质变”? 大浪淘沙。让一部分高校“安乐死”不是坏事。当高校面临“生与死”的挑战时,就会倒逼高等教育的彻底改革。“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二)连锁经营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连续三年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认为纵观连锁业的发展态势,连锁业呈现五个趋势:

1.从自由连锁向正规连锁转化。即形式松散型的合作社式向正规连锁即直营店、直营店中店、加盟店等方向发展。

2.从连锁业态的区域发展看,一方面,部分连锁企业开始从局部性向全国性、国际性连锁转化,另一方面,一部分连锁企业正逐步从全国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经济活跃的乡镇发展。

3.连锁业态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一般商超、家电、医药到酒店、服装、教育培训等,形式更加多样。

(三)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校在重视技能培养同时,要关注诚信、爱岗敬业教育,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比专业能力培养更为重要。就业时要有工作经验,减少熟练掌握工作技能的时间。

(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必要

职业能力一般而言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了解企业基本业务层面基础上,能熟悉企业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详细的业务操作流程,并能以积极的心态,按照相应的规则对相关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了,学生也就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根据连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来自于各个行业一线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宝贵意见,确立本专业的办学定位为:依托衢州本地市场需求,面向浙江地区及华东地区大型连锁企业从事连锁经营管理等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现代零售业经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现代营销思想,熟悉连锁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为:连锁企业总部营运管理岗位群、配送中心营运管理岗位群、门店开发与管理岗位群、门店服务岗位群的岗位需求。

(二)具体措施

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1)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调研,连锁企业(本文以超市为例)的主要工作领域或工作岗位群。即主要岗位群为总店营运管理岗位群、配送中心营运管理岗位群、门店开发与服务管理岗位群。同时,通过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经验,连锁超市的工作岗位分布在防损部、百货部、食品部、生鲜部、收银部、收货部、客户服务部等。根据以上分析思路,结合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的建设,重新构建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2)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职教精神,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树立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和组织内容,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打破传统的依据知识的完整性选择课程内容,树立围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二元教学模式,树立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合,依据工作情景构建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工作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持续不断的革新教学方法。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学生考进学校时的录取成绩都比较低,与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强,对理论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不高。文化基础的薄弱、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如果老师不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PPT 课件、Flash 动画、相关音像和录像资料等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教学容量和密度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我们深感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案例不够,而暑期的社会实践,为我们课堂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素材。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从现行专业课程看,本专业绝大多数课程采取的是闭卷考试,而且考核标准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而传统的闭卷理论考试有很多缺陷,考核内容片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是不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学习质量评价与考试方法的有关精神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不及格,不是吓唬学生,同时不要把评价视为老师独有的权利,不要把评价当成“尚方宝剑”,而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教育部有关领导明确指出“要注重人才质量观念转变与调整,要变以前对学生知识继承、对知识掌握程度为判断质量标准改为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几方面综合评价的质量标准。”及“应对考试检查学生能力方式进行一些改革,把重视知识考改为重视能力考核。”因而,可以将考核分成由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基本知识和平时课堂管理能力的考核两大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占成绩的50%;课堂参与的实训表现作为另一部分占成绩的50%。两部分的结合,使学生既注重能力培养,也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从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完成了课程的考核,更加合理。

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利用咨询、培训、科研、顶岗实践、产学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教师了解企业、熟悉企业,在实践中研究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教学,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与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联系,挖掘深入合作的机会,培养企业兼教师,并不断在备课、授课、咨询、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充分利用好。只有充分利用好、建设好校内外两处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有所提高。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立 “多轮实训、递进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商场管理等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创建包含“专业认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实训模块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纵向形成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实践效果来看,通过 “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技术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

参考资料:

[1]田志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04).

[2]晋淑惠.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06).

[3]李瑞华.专业建设是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06).

上一篇: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下一篇: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内涵及引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