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同伴”教学的青春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2-06-26 09:48:33

高职院校基于“同伴”教学的青春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

摘要:基于“同伴”教学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主推的新型“性教育”模式。本文通过调研访谈的方式,研究高职生对青春健康教育课程走入高职课堂的期待,同伴教育的优势以及如何在青春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入同伴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大学生性教育课堂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这项新模式意义在于:可以克服代际间的沟通障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作为重要主体参与教学学习过程,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提升学习的效果并进行有效应用。

关键词:青春健康教育;同伴;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36-02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8%左右。这一年龄段人群被当作是最健康的人群,但事实上目前他们正面临着性教育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和非意愿妊娠的威胁。大学性教育刻不容缓。但是,大学生由于不能得到专业系统的性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教育缺失,使大学生在遇到性问题时通常不能以正确态度和方式去应对,[1]而且受师资、场地、经费等限制,青春健康教育很难普及到高校每一位学生。本文希望通过对在校高职生青春健康教育现状的调研访谈,提示高职院校通过“同伴教育”的课堂新教学模式来解决全面铺开教学的难度,有很大的意义。

一、青春健康教育以“同伴”教育的模式开展

“青春健康教育”指帮助青年学生认识自身、性、避孕和预防性传播疾病以及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等知识、观念、态度及技能获取的一种性教育课程。“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引入“同伴教育”后的青春健康教育以“同伴教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独有的“学生自主教育模式”。一般原则是从大二、大三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学生,经过培训成为主持人(师资)后,以小老师的方式,给大一新生上课。方法主要以学生主持、讲解,情景模拟、感受体验、分组讨论为主线,结合技能练习和知识小结。教学内容的展现以项目化课程运作的模式出现,每一个知识单元都是一个项目运作的过程,项目内容包括预防意外怀孕、性病与艾滋病预防、远离等多个单元。

二、“同伴教学”模式的青春健康教育调研现状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高职生“青春同伴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对宁波高职院校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亲身实践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学,和学生一起感受教学经历。

2.研究内容。问卷由三部分组成:(1)高职生对青春健康教育课程走入课堂的态度;(2)青春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当前的实施难度;(3)同伴教学模式优势及瓶颈。

3.调查情况。2012年4月—5月,随机抽取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50人,女生550人,回收问卷963份,回收率96.3%,其中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95%。

三、调查结果分析

1.高职生期待青春健康教育走入高职课堂。宁波没有高校通过必修课的方式来进行性教育;大多数学校通过选修课、讲座、心理团队辅导等方式进行。有82%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性教育课堂;80%以上的学生认为普及性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同伴教育”。调研表明:高职生对高校实施性教育并普及性教育有很高期待。而当前宁波各高校性教育力度弱,这之间的反差需要学校部门共同努力,来符合和满足学生的期待。

2.同伴教育教学模式广受同学们喜欢。有67%的学生认为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性相关方面的知识最有效,最不会有心理负担;69.6%的学生喜欢同伴小老师的授课模式;62.3%的学生认为非常喜欢和喜欢上青春同伴健康教育课;32.5%的学生在别人的邀请下,愿意继续深造变成同伴教育的小老师;68.2%的学生回答能特别积极和积极地与小老师互动,参与课程项目。调研表明:同伴教育教学模式广受同学欢迎,有部分同学有自信并愿意担任小老师角色,学生课堂表现好,参与度高。

3.同伴教育优势明显,学生收获颇丰。在访谈中,有很多学生认为同伴教育使他们结交了好多同伴朋友;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懂和不敢去涉猎的内容;提升了对性方面知识的科学认识。同伴教育用最节约成本的方式把性教育普及到了每一位学生。

4.当前同伴健康教育需要突破的瓶颈。以学生为主导的同伴教育教师引导少,条件和场地有限,男女生无法分开授课;几乎82.3%的学生认为课后很少与“小老师”保持联系并咨询课堂未听懂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持续性和质量保障上遇到了瓶颈。

四、对策与建议

普及和推广以同伴教学为主导的青春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所期待的教学模式,也是最节约成本的教学模式。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瓶颈亟待解决。

1.如何保证同伴教育科学而持续化的运作。首先经费上,保证有足够的“小老师”能够持续地接受到系统而科学的培训,否则以学生为主导的项目容易产生断层现象;其次要有项目的主导者和助推者,才能让项目有运作平台和组织保障;第三要有充足的师资,教师作为引导来带领“小老师”团队,对课程的中间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以保证课堂效果;第四要有合理的团队,“小老师”的选拔一定要科学和到位。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小老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其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小老师”选拔和培训是否到位很关键;第五,要有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课堂结果要进行一定的反馈,以感想,问卷等多种方式来评价课堂质量。

2.同伴教育是否可以完全替代高校性教育。同伴教育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要不断巩固提升教学效果。(1)教学模式上:用“PLA参与式学习与行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形成有趣、活泼、形象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快乐,从而喜欢学习。(2)教学效度上:可以克服代际间的沟通障碍,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作为重要主体参与教学学习过程,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提升学习的效果并进行有效应用。(3)教学深度上:潘绥铭教授指出:“性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性知识,而是着重培养人们在性方面的可持续、自主发展的能力,就是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生活。”而青春健康教育的项目化运作模式正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青春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就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里面不只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渗透了成长、冒险、表达感情与友谊等态度和观念。(4)教学广度上:高校的性教育往往由于经费和师资等问题而无法全面铺开,而同伴教育正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同伴教育不需要特殊的场合,只要在教室、操场、宿舍可以完成;教师只是引导工作,可以减少聘请大量专业人员的成本。

总之,基于同伴模式的青春健康教育优势明显,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但是很多高校对性教育并不重视,往往忽视教育本身的重要性。有些高校虽然在普及和推广,但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主推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而来弥补性教育的缺失,满足学生在性教育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苏颂兴,刘永良.让青春的日子阳光灿烂——青春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杨育林,赵联合.大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读本: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指导[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12年课题“基于‘PLA’模式的青春同伴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探索”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2B24)

上一篇:政行企校多元联动 创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新模式 下一篇:让思品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