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语言

时间:2022-06-26 08:12:43

浅谈如何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语言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教学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基本上都是老师教,幼儿学。比如诗歌,先是老师念,再是幼儿学念;又比如故事,先是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故事中的内容等等。因此,幼儿对于这种枯燥的语言教学爱不起来,再加上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也很难集中起来,慢慢的就对语言活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怎样合理的运用适宜的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解游戏的实质内涵

其实,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础活动”这一原则上,我们教师还是有一些错误的理解。如有些老师可能会在活动中出现过度干预和控制的虚假游戏,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主动、不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主要来之我们对“基本”两字的认识,以前,我们认为“游戏”就是“玩”,“玩”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认为基本形式就是主要形式,基本活动就是大部分活动,这种理解就是没有领悟到这一原则的实质内涵。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没有幼儿园,孩子们也会游戏,都会得到发展。

但在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加入游戏,则是使孩子更好的更感兴趣的来学习语言,因此,语言的目标才是重点,掌握到一定的知识才是最终目的。现在,在幼儿园新纲要精神的引领下,主动去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新目标。在确定语言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在兼顾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技能三个方面的同时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发展语言,得到情感、认知、思维及个性几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语言活动中游戏的设计原则

1、选材合适原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领小,往往是动作发展比语言发展更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选材时应注意故事的内容要浅显,语言要简练,且句式重复多,动作的表现性要强。如:故事《小兔乖乖》是我们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故事,它的语言简洁通俗,并且动作表现的起伏加上童谣似的歌曲使孩子们对这个故事表演游戏百玩不厌。所以,语言表演游戏一定要充分调动幼儿表演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潜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2、模仿性原则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殊,他们的模仿意识很强。往往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模仿也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很好渠道。在开展小班幼儿语言活动时,我们老师可事先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语言游戏,先通过老师自身的示范和引导使幼儿对这个游戏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有想尝试的愿望,然后让幼儿初步掌握游戏的玩法,从而激发其成功感和自己活动的愿望。最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思路,从内容的变换上来加深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模仿,也就是创编。

3、过程的递进性原则

在语言教学中,如果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是一层不便,那么幼儿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游戏设计时教师应遵循逐层深入,慢慢递进的原则。如,我在小班语言“捉迷藏”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说出“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我是这样设计游戏过程的:①幼儿自己玩捉迷藏游戏——丰富幼儿自身的方位经验;②到小动物家去作客——引出游戏主题;③找小动物——运用直观操作材料,学习方位词;④藏小动物——练习使用方位词;⑤扮小动物听要求找位子——迁移经验,以此来获得方位词的巩固和情感的愉悦。这样由浅入深的游戏设计,不但让幼儿确保在每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很好的确保了本次语言教育目标的落实与完成。

三、创设游戏环境,将游戏与语言活动进行整合

新纲要明确地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和实施之一。另外还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如语言活动“坐火车”,为了让幼儿学说散文句子 “我的火车穿过了山洞”、“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我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室外的场景,用积木和黑布搭出了黑黑的山洞,用彩纸做出了绿油油的麦苗和金黄色的油菜花,布置在教室的周围。当孩子们一进教室看到了这么漂亮的场景都兴奋不已,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坐火车也坐的不亦乐乎。等到提问时,我问他们:“你们刚才都看到了什么?”他们个个都抢着举手发言,连平时几个胆小的幼儿都抢着发言,因为这些答案就在教室,而且他们刚刚玩过,还意犹未尽呢。这样,枯燥的语言活动也就变得生动有趣,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自然也就会更好。

四、根据内容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丰富的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但同时也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注意力还不稳定,控制能力也弱,常常会被外界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适当投放形象的材料。如果投放的材料太多,太杂,太花,那么就势必会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道具上,从而也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如在故事《小兔乖乖》中,大灰狼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整个游戏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是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去了解故事,分析故事中角色的特点,而随意投放一些布条,绳子等材料来充当大灰狼的尾巴,那么孩子们也许就不一定会把它当作大会狼的尾巴而把他们另做它用,即使老师强调他们,让他们当作尾巴,他们也很难真实的感受到,大灰狼的那条又大又粗的尾巴。相反如果用灰色或黑色的布、塑料袋等编一条又大又粗的尾巴,那么这一形象化的材料就会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更加投入,从而这一条尾巴也发挥了它的作用。可见,适当投放的形象化的游戏材料在幼儿的语言表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不仅在于游戏是幼儿活动最自然也是最经常性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它对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在这方面虽然我成绩还不是很显著,但还是初见了成效,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上一篇:利用网络资源激活中学美术课堂 下一篇:让语文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