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6-26 06:44: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几点思考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明确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施策略和路径原则,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项紧迫和重要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再次向全党和全社会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校是发展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辐射源,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既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之中,使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项紧迫和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需要。同志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社会主义高等院校是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对于高校的思想文化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的东两就必然会去占领;先进的思想文化,积极健康的社会思潮不去占领,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消极的社会思潮就必然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的强大武器,它决定着高校的性质和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立场,在高校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关怀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生力军,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未来。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积极进取,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目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使社会价值取向、发展方式上复杂变化并呈现矛盾状态。这对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不确定的。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创新精神的教育,让大学生明确政治立场,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创新欲望,自觉汲取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营养,弘扬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优秀群体,为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弘扬创造现实途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构建和谐校园也要抓住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在有效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下,有利于全社会宣传和普及和谐文化的理念,有利于全方位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在同学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的校园文化的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的形成。同时,在和谐的校园氛围里,也能潜移默化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使之更符合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施策略

1、注重综合化。一是在教育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的综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内在联系,注重整体推进,要把它们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只抓一点或几点而忽略其余内容。二是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综合化。社会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大学生精神需求的综合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单一、孤立的教育方式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运用综合性的方法才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应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综合方法共同作用,共同育人。

2、把握层次性。一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的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具有内在的结构和层次性,只有把握这一理论的层次性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基础理论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实质性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性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时代性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行为规范性内容和操作性切入点。二是把握由理论本身到教育内容的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凝练性,如何实现由抽象的理论向具体的教育内容转化,涉及到层次的推移。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好如何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由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化、由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社会实践中,应把握好如何根据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变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将抽象的原则变为具体的要求,将理论上的阐述变为实践上的行动。三是把握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层次性。大学生的层次性指他们具有性别、年龄、阅历、年级、地域、性格的不同,因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应该有所区别,在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的教育,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切忌形式主义的教育方式,反对一刀切、模式化的教育。

3、扣准结合点。一是扣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时,应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及新近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大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二是扣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倾向性问题的结合点。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力关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状况,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新特点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疑虑问题,以核心价值体系来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三是扣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问题的结合点。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大学生关切的就业、学业、经济和心理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体察大学生的要求,倾听大学生的呼声,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其充分感受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期待。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路径原则

1、全程化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程化原则是指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贯穿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年级时,主要培养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步了解和基本原理的掌握,使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年级时,主要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国家发展形势,不断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其把握自己的成才目标,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年级时,主要通过理性教育和养成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大学生之中,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并促使大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四年级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全过程的最重要的和核心的阶段,主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使大学生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各种思潮,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观、道德观。

2、全方位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就必须在高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全方位地建立起一个完整、高效、协调的全程化的教育体系。

首先是通过教书育人。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必须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培训培养为关键,以教学方法创新为重点,以改进宏观指导为龙头,高质量地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其次是通过管理育人。管理育人是通过管理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通过潜移默化的行动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环境。一方面高校通过建设网站和互动平台,为大学生提供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学习渠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提供网络的家园。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的管理上,高校应侧重营造健康向上、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再次是通过服务育人。服务育人包括对大学生的日常服务、助学服务和就业指导服务等。日常服务管理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学生满意度高,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促进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健全完善的贫困学生助学体系,帮助生活困难的大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信息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3、全员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就必须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格局,整合全校教学、管理资源,使全体教师员工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习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求高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者的共同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政干部主要通过管理活动与服务工作开展教育;辅导员和班主任则要密切联系学生工作,注重思想引导和情感教育;其他专业的教师则应当在教学科研中充分体现自身榜样作用,通过师德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职工全员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是取得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渗透到高校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实践活动育人、管理工作育人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必华.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6).

[2]冯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j].高校理论战线,2008,(7) .

[3]张忠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4]王水兴,江晓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选择[j].前沿,2008,(3).

[5]程祥国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求实.2009,(5).

[6]左晓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

上一篇:关于构建教师自主发展的人本主义教研范式 下一篇:中职招生工作怎样做到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