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时间:2022-06-26 05:53:15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强国之路、富民之本。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素质低的状况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技能与素质,将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强大的发展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开越大。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政策疏导,中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转化为有效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十二五规划”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努力把握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发现并解决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含义及特点概述

1、含义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包括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两部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属人口群体中蕴含的体力、智力和协作力的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指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手段,调节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供给,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改善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完善劳动力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充分挖掘劳动者的体能、智能和协作能力。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又称为农村“劳动力资源”它也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指在农村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质量则包括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技术专长和思想观念等等方面。

2、特点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低,收益差。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教育投资上的不足使人员素质无法得到整体性地综合改善,也导致政府难以平衡社会结构;农村隐性失业,导致了大量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将对整个城市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信息接受能力较低,对新技术掌握应用能力较差。受人员素质的限制,现代化、标准化农业技术到位率极低,同时存在低水平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不合理使用农业生产资料,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等状况;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确实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当前农村人力资源仍然相当匮乏,农村人才“断层”现象十分突出。从总体上看,在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情况下,当前大量优秀青壮年和有知识人才外流,加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另一方面农村人才大多数被城市吸走了,很少再回到农村。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培育。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统筹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机制。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培训政出多门,教育培训资源分散,教育、农委、人社、扶贫办、共青团、妇联都有培训任务,缺乏针对不同群体的教育培训计划,缺乏统一的、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

3、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缺乏创新型人才、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等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同时还存在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规模相对比较小,专业设置不合理,培训工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工种已过时或淘汰,随着新兴产业涌现,课程设置相对落后。从行业分布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旅游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人才比较短缺。此外,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没有单独编制和财政预算,办学经费十分困难,教育培训经费不足也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三、加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解放思想,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针对农村人才“断层”现象,要强化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开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通道,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政府既要高度重视创新型人力资源的开发,着力培养一定数量的富有创造力的农民企业家,也要重视培育现有农村人力资源,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积极吸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来解决农村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2、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选好基层领导干部。在农村选干部应选择有市场经济意识,有开拓精神,为农民办实事的人,而不是没有任何作为,惟上级脸色是从的人;第二精官简政。乡镇及村级干部过多会给政府财政带来许多困难,给农民带来负担;第三改善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势在必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还是应放在加强农村干部的素质教育上,没有一定的文化,就不能深入领会上级领导精神,不能将农民心声向上级领导汇报。

3、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快培养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实用人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覆盖乡村的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就业服务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人才服务机制;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制定农村人才开发的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向农村输入知识、技术和先进文化,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的新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服务与创业,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

4、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的良性循环。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直接吸纳大批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辐射和带动效应,加速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发展服务业,全面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提高生育的成本,从而有效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生育质量;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并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与有序转移形成良性循环。

5、加大投入,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工程。资金投入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的投入力度,支持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人才工作的投入,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建立专项扶持经费,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训基地建设、优秀青年实用人才培养、宣传表彰等工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综上,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鉴于人力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这就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各种形式把我国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富余转化为人口红利,使农村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友然.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动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11):12-13

[2]宋美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分析[J].经济纵横,2012(02):34-35

[3]张祖军,曾伟.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若干问题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1(21):11-12

上一篇:讨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下一篇:土建施工与电气安装的各阶段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