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养――打造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关键

时间:2022-06-26 04:45:15

文化修养――打造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关键

摘 要:主持人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一档栏目的品牌标签,也是主持人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在鲜明风格的背后,是主持人良好的文化修养。渊博的学识和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对主持人在语言、思维能力和气质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主持人打造自身独特主持风格的关键。

关键词:文化修养;主持人;个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130-02

随着我国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电视节目主持人因其行业的特殊性而更多的为人们所关注。从一定程度上说,受众对于主持人关注的热衷度已经丝毫不亚于对影视明星的追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主持人行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也逐渐从备受冷落演变成为一个引人探讨的重要话题。过去,节目主持人大多比较注重的是如何形成其鲜明的主持风格,对于文化修养的提升却时常被忽略。实际上,主持人鲜明风格的背后,蕴藏着主持人丰厚的知识积累。可以说,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塑造和个人的文化内涵及性格修养息息相关。

一、文化修养的内涵分析

“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文化修养,追求的是在对知识体系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能够在学习中思辨,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并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一种能力。这种修养,能够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体现出来、通过举手投足反映出来。台湾文人龙应台说:“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如何,与其知识层次、社会阅历、专业技术及思想道德水平等密切相关。

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文化修养是智力支撑和动力之源,主持人水平的高低优劣、成败得失,最终决定于自身的文化修养。知名主持人杨澜认为“文化是一种心态和境界,不仅仅指主持人的学历”。白岩松也提出“优秀的主持人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依靠日积月累不断修炼出来的。

二、文化修养对主持人个性化风格的影响

个性,是主持人的生命,主持人是一个栏目的核心要素,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不仅代表主持人自身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是一档栏目的品牌标签,主持人驾驭栏目的方式和主持风格直接关系到栏目的成败。诸多栏目和主持人中,能让观众记住并喜欢的,必定是那些个性鲜明、风格突出者。因此,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往往也是一个主持人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而打造个性化风格的关键,便是其深厚的文化积淀。

(一)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主持人个性化语言的塑造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吴郁在其著作中提到:“个性是主持魅力的核心,语言又是主持人个性展露最重要的窗口”。得体而精到的语言表达是主持人个性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都是语言大师。语言,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体现出主持人较高的学识素养和个性风格,主持人语言的个性特色直接关系到主持风格的形成。从表面上看,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是主持人语言修养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却和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息息相关。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主持人能够口若悬河、谈吐自如的根基,匮乏的知识带给观众的只能是空洞的微笑和无意义的语句,自然也很难让观众喜欢。所以说,“怎么说”是语言表达技巧的范畴,而“说什么”却是文化修养的问题了。

当今的电视屏幕上,太多的主持人是为了说话而说话。那种临场作秀似的“说”,以及只会对着提词器照本宣科的“读”,与在丰富知识储备的支配下具备的表达激情完全不同。扎实的语言功底不是简单的表达技巧的堆积,要实现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不能是简单的“说”,而是创造!这创造的源泉,必须依靠主持人深厚而广博的知识。

就拿江苏卫视倾力打造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现称“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来说,在众多婚恋相亲节目纷纷停办的情况下却依然坚持着高收视率,该档节目的主持人孟非功不可没。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稳健大气,其睿智而幽默的语言表达更是表现出其丰富的学识。熟悉孟非的朋友都知道,孟非的文科功力相当出众,善于思考,有着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和扎实的知识积淀,各种各样的诗词歌赋他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尽在掌握之中。在节目中他也不止一次展现过这一点。当男嘉宾在节目中背诵古诗词出现忘词现象时,孟非张口就来,及时救场,表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这也使得孟非的语言表达除了睿智和幽默,更多了几分文化感。孟非常常会在节目当中出色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一语中的,给节目增添了更多的认知和思考。“孟非的话语形式从形式上看,幽默犀利、率性自然;从语言上看,朴素简约、民生民气;从内质上看,思想深邃、内涵颇丰”。可以说,孟非在现场自信而精准的点评,一番番妙语连珠的精彩表现彰显出其城府的深厚和知识的魅力,使其具有着不可复制的主持风格。而这些,和他扎实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语言风格的个性化与主持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语言习惯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知识水平则是思维能力基础。主持人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多学习,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栏目主持中做到语言丰富多彩且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二)专业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主持人独创思维的形成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思维艺术、思维方向、思维状态等。就思维状态而言,有常规性的、习惯性的思维,还有富有智慧、想象力的独创性思维。独创性思维是构成主持人风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主持人的独创性思维会给节目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栏目充满独特魅力。在节目的进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况。要驾驭好现场需要具备机敏、活跃的思维方式,用幽默来化解可能或已经出现的尴尬。而这种临阵不慌、应付自如的能力,需要主持人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独创的思维方式,使其能够迅速地选择角度,准确地把握分寸,从容地侃侃而谈。

思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深度。独创性思维和专业的知识构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个不同的主持人都有着自身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就像孟非爱好文学、撒贝宁对法律情有独钟。而这种不同的知识构架对主持人的思维习惯有着巨大的影响,会让主持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或场面时产生不同的视角和深度,从而也会影响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形成。

提到《今日说法》,观众就会想到撒贝宁。撒贝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在主持《今日说法》之前,没有受过任何的播音主持方面的专业训练。节目创办之初,对撒贝宁在主持去留上的争论每天都在进行。但,扎实的专业功底使他具备了普通主持人无法匹敌的专业视角和深度,赋予了他独特的思维能力,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撒贝宁的名字和《今日说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面对案例,撒贝宁不会像一般的主持人那样仅仅问一些常规性问题,而是站在更为专业的角度上注重普通人不太注意到的细节,使观众对案件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曾经在一篇采访报道中,撒贝宁表示自己要成为一个“法学家气质”的主持人。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法律思维”,塑造了他独特的主持风格,成为他成功的必然。现在,活跃在综艺节目舞台上的撒贝宁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简洁明快的语言、个性化的幽默风趣,睿智大方、亦庄亦谐,即便在综艺节目中依然能赋予思辨精神。而这些,都与撒贝宁法律专业的背景密不可分。

(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主持人独特气质的塑造

个性气质是一个人外在和内涵相融合而体现出来的自然和谐的美感,是内在形象和外在素质的和谐统一,是一切行为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也是个性风格形成的内在动力。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是凝聚在主持人身上的美,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影响主持人之间个性差异、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主持人能够形成个人独特气质魅力的根基,没有文化品味的主持人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而没有独特气质的主持人是不会具备个性魅力的,自然也就很难受观众的欢迎。主持人的气质风度只有在文化知识光晕的衬托下才会熠熠动人。

气质型主持人的代表杨澜,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自身素质。她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主持人,更被媒体称之为文化名人。她创建了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出版了散文集、随笔集和个人传记。杨澜在节目中表现出的优秀素养和外在气质正是她深厚文化积淀的自然流露,也使得她的主持风格既端庄大方、优雅知性,又聪慧敏捷、朴实自然,深受观众喜爱。从杨澜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的熏陶能够促使主持人形成其个人独特的气质魅力,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康向上的人格是一个优秀的富有魅力的栏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素养。

仔细分析那些各有千秋的优秀主持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博学多才。主持人虽然不可能成为一个全能的专家,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应该广博又有侧重,博学又有专长。比如敬一丹、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等。他们在年龄、风格上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属于知识型的主持人,既才识过人又各有所长,具有独特的个人气质。比如,白岩松,他是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同时也是一名学者。他用专家一样的评论,学者一般的反问,成就了他自成一派的主持风格。白岩松在中山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中国应多一些像学者的主持人。这些知识型的主持人,能够在主持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知识特点融注到栏目当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因此,作为一名当代主持人,除了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广泛的阅读,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格魅力,提高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一个主持人都应该深知,文化修养是处于底蕴层面的根基,没有深厚文化修养做基础,条件再好的主持人也只不过是经营一栋空中楼阁而已。只有不断的提高文化素养才能形成个人独特的良好气质,才能被观众喜爱,才能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支撑计划一般项目“湖湘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2013sk316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陆锡初.论节目主持人风格的构成要素[J].声屏世界,2012,(3).

[2]季然.论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塑造与培养[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下).

[3]于丹.孟非,不可复制的民生符号[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0).

[4]王秀影,梁晓辉.依托文科优势强化播音主持人文化素质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12(3).

[5]邹檀.论专家型主持人的成功之道――以撒贝宁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

[6]刘悦.论主持人个性化的塑造[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2).

[7]周海燕.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个性风格的养成[J].新闻世界,2000(11).

[8]柯龙圣.论白岩松的主持风格/kelongsheng,2009(11).

[9]盖迎春.浅析电视节目主持人艺术养成及主持风格塑造[J].艺术科技,2013(8).

上一篇:导向系统色彩语言研究 下一篇:情感对风景油画创作的重要性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