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用训练的教学实效

时间:2022-06-26 03:31:30

提高语用训练的教学实效

【摘要】本文基于语用训练中为了训练而训练、机械训练等现象,论述了教师要从找准语用训练点、语言训练立足文本、注重语言实践训练等方面入手,提高语用训练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用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85-01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是指向语言文字运用。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教师把语用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由于不少教师对语用训把握不够到位,致使课堂中出现为了训练而训练,或者语用训练流于形式的现象,不能真正把语用训练目标落到实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把语用训练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找准语言训练点,避免无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如果采取面面俱到的语用训练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如同走马观花,导致教学起不到应有的教学实效。语言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在学生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语用训练点,避免无的放矢,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文主要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把语用目标落到实处,教师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研读,说说这段话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从中感受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优美。教师鼓励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再次审视文本内容,并想想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把课文写得优美动人的。这样一来,学生从表达方式入手,运用这种方法对自己熟悉的某一处景点进行仿写,使语用训练的目标、方法更明确,课堂衔接自然,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语用训练真正有效。

二、语言训练立足文本,避免游离文本之外

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又是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凭借。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经过精挑细选,其中不乏精到的用词、独特的句式、生动的描述、巧妙的构思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有效素材。不少教师虽然也知道,只有扎实的语言训练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却苦于无具体的操作方法可资借鉴,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故这种盲目的训练效果并不见佳。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时,要注意立足于文本教材,设置仿写训练,为学生的仿写提供明确的方向,避免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语用训练现象的发生。如在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一课时,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时,主要从文章中“起先,这小家伙只是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子上”的这段话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链接的词语,然后再仿照这种形式写一写自己熟悉的某一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是如何与自己亲近起来的。这样教学,明确了立足文本进行语用训练的重要性,有效避免了语言训练游离于教材文本之外,教学效果显著。

三、注重语言实践活动,避免语言训练窄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各科知识都有所涉猎,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时,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讲究训练的渗透性、丰富性和新颖性,避免语言训练窄化现象的发生。如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鸟的天堂》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我”与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形描述,使作者由衷地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以教育学生要具有环保意识,注意爱护鸟类,热爱我们的地球家园。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真正领会文本主旨、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说说在保护鸟类方面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到大自然中去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如给小鸟搭窝、给鸟类找食物等实践活动。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没有把语用训练的方向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仿写、改写等,而是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把语用训练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在立足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找准语用训练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真正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巧用趣味拼音教学法 下一篇: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