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选修课与人文教育

时间:2022-06-26 03:06:43

工科院校选修课与人文教育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仅要求学生有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之间的精神纽带关系,把是否精通历史、熟悉伟大的文学名著和深谙基本的哲学原理,看成是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基本标志,往往将学生掌握文科知识、人文治学的训练程度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看成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工科院校中,尤其是实行学分制院校,开设相当数量的人文社科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可以加强学生的人文学科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如苏塞克斯大学1991-1992学年文理渗透项目主席麦克尔・布朗指出:“让理科学生选一些人文科学或社会学科的课程,这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科学家能否面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的重大问题。”

第一,开好人文社科选修课的前提,首先是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中设置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比例。如大庆石油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理论学时2000学时,选修课500学时(含各专业设置的选修模块和全院选修课),这就从培养计划上保证了工科院校学生必需要选学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其次,学校要提供足够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因为选修人文和社科课程一般无须特定的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为基础,凡是具有大学在校生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在2004-2005第1学期全院开设243门选修课之中有人文社科类课程148门,占61%。再次就是学分制和选课制是开好选修课的体制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院学生的选课任务,安排好课程表,这种庞大的工作量如果用手工完成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在办公现代化的今天,应用计算机网络运行学生选课系统,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学生的选课工作。

第二,师资是大学的第一要素,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开好选修课的保证。大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实现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许多教学环节一样,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好教学任务,达到文理渗透的最优效果,教师的责任心,对教育事业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不仅对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终身教育产生影响。开设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不仅要了解课程的历史、演义、发展,还要把握最新的科技动态。不仅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体系,还要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去精心组织教学,使工科学生接受良好的人为社科教育。

第三,考核方式不仅是课程质量的监察,还是课堂外延的有效途径。开设完成一门课程,无论是对主讲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课程评估考核总是要进行的,考核的形式可以根据人文社科选修课程的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教师布置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完成课程报告;分成若干组,每组完成1份报告,由1人进行演讲答辩;辨析式的分组讨论等等,然后评定成绩。这样,学生在完成课程考核的同时要查阅许多资料,还要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文字撰写能力、交际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思考,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文理渗透培养。

上一篇:欧洲印象漫谈 下一篇: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的语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