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06-26 03:03:36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摘 要: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对于彝族地区的学生来说,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笔者在彝族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认为要做好作文教学工作,应着重帮助学生打破语言障碍、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联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作文闪光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等几方面着手尝试。

关键词:彝族地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积累的语言得以充分运用,使识字、写话等得以巩固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中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在民族地区,特别是四川凉山州彝族地区,大多学生出于民族习惯和民族语言的影响,他们的汉语言能力普遍较低,语文基础差,且知识面、活动面狭窄,作文教学更是步履艰辛,事倍功半。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使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稳步提高,是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工夫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学生打破语言障碍

彝族语言的语序、遣词造句、词语意义、句式与汉语有许多差别。不少学生用本民族表述非常通顺,用汉语口语,尤其是用书面表达则语序混乱。这是由于没有掌握汉语语法规律存在差别的结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和生活中都应当使用规范的汉语,杜绝日常口语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语文教师要在识字过程中给学生正音,依托教材正确发音;环境鼓励学生说汉语,训练听说能力,积累词汇,给学生讲解各种语法,纠正语法错误,并和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对比教学。从简单的组词到组句,再到写一段话甚至一篇作文,日积月累,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汉语化为自主的习惯。鼓励学生写要说的话,让学生感到写作如同和他人交谈一样简单,不畏惧写作。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流利地用普通话交流,为学生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积累

彝族地区因为信息较为封闭,了解的事物较少,小学生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是少之甚少。而写作是需要言之有物的。为了使学生增加知识面,写作文时得心应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一是利用学校图书室里,引导学生多看多记,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二是推荐好的图书目录,鼓励学生自觉到图书室阅读,学校图书室没有的书籍,尽量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给孩子购买,并鼓励学生互相借阅,或者订阅报纸、收看电视新闻增加信息。三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词汇和句子加与理解、进行分类、灵活运用,分析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通过琢磨咀嚼,心领神会、潜移默化作用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四是引导学生广读各类有益书籍,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有利立意方法、写作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三、发挥乡土特色为我所用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山村特有的景物进行观察。当学生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家园时,就会有许多欣喜的发现。此时,田垄、菜畦、水井、耕牛、野花、杂草、炊烟、森林等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的结成文字,读来自然口舌生香、赏心悦目。还有是对于本地本村独有的风俗人情、婚丧礼节、历史遗迹等材料的占有与运用,都是写出一篇独具风格文章的便捷有效途径。如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有关火把节的传说,以及彝族的种种风俗人情,各种谚语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并把它作为写作的材料,我们相信学生定能写出风姿多彩的作文来的。

四、善于挖掘学生作文的亮点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改革的核心理念,作文教学必须围绕发展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要发展学生的作文的能力,必须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最后老师评作文。老师的作文讲评多挑错,专挑学生不足之处,批评学生哪写得不好,或是简单的一两句评语,有的甚至只打一个钩加一点和一个分数,没有任何的评语。于是学生看到老师评语要么是批评,要么只有一个分数的,失去了写作的热情。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目光评价学生的作文,善于用言语鼓励。特别彝族地区学生用汉语写字本身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文中但凡有一个流利的句子、一处深刻的描述都值得赞赏,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只有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学生才能有兴趣写作。由怕写作到盼写作、爱写作。但同时也要在肯定的同时适当地有分寸地指出其问题,让领悟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引导学生领略文本美的情感

普遍存在于彝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通病就是不注重对教材的解读,只是填鸭式地教授应试内容。实则,语文教材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教师除了要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感情。只有走入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就来自于说写结合带来的激发兴趣的作用。

总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特别是在彝族地区,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茂河.重视语感培养,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素养[J]作文教学研究,2011(03)

[2]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夏斯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

上一篇:概念和风口,同创业者没多大关系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