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3 12:23:45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 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教学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实践证明,沿用已久的课堂提问仍然使用。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利用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一线教师需要奋斗的目标。于是,我及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力图有课堂提问调动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期达到全面提升高中生素质的目的。

因而,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高中生现状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也找到一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其具体以如下:

一、重质量而非重数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教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学生是否真正参与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明突出,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重提问,更应重学生反馈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问题是必须的,但更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才能指导问题对学生的作用。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加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跳一跳,能做到”

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才是恰到好处。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识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有经验的老师提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的问题恰当、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必将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回忆了初中里面的一些最基本的函数图像,在讲解如何画出函数y=x-2+1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复习函数y=x,再进一步变形在老师的帮助下画出y=x虻耐枷瘢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假如直接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像可能学生就有些困难。

四、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也是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需要注意

情景教学,是素质教育下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课堂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作合适的设计,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的问题情境。如果教师选择合适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到问题情景,结合现实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如我在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创设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让同学们观察教室内上房梁的任何一条线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条线的位置关系,因为学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去看、去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谁的答案正确,这时再进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增强了,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就会感觉很困难。再比如我在讲解集合的概念这一节的时候,在给出集合的性质之前,给出问题“请大家挑选出班上个子高的人”,这时肯定学生不知所措,那再问“请班上个子在185cm以上的站起来”,这时学生肯定会在老师的两次提问中找出答案。在这样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会很快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最终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我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索出以上方法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学生发展和创新的活力,给予学生机会去感受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合作性学习在小学英语中的作用 下一篇:概念和风口,同创业者没多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