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时间:2022-06-26 02:43:38

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我国精神文明的象征。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其符合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迎合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进行研究,旨在推动高校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人文素养

一、诵读经典古诗词对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去学习别的国家文化,那无疑是忘本,难免重蹈“邯郸学步”覆辙。只有本着“扬弃”的原则,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遵循全人类都能够理解并接受的行为准则,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在发展文化的同时,还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别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才能使本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2、诵读经典古诗词并不意味着“复古”、“后退”。以包括经典古诗词在内的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许多文学大师,如曹雪芹、王国维等,就是小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从小打下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3、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经历过“”、“”之后,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国学在当今中国,却常常遭遇冷落,处于尴尬的境地,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毋庸置疑,当代人的国学底蕴已不如上辈人深厚,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再去读诸如“四书五经”之类的国学经典,许多人甚至连国学经典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更谈不上能读懂这些国学经典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紧迫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补救。从小让孩子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提高其品质素养与文化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诵读经典古诗词会对小学生的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真、善、美”“平等、自由、正义”等极具人文价值的观念。

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不能简单理解为孝弟为仁本或克己复礼为仁,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盲目义气,更不是形式上的繁缛礼节。我们可以整合为充满博爱精神的“仁”、基于正义原则的“义”、突出平等尊重的“礼”、坚守善良本性的“智”以及胸怀真诚之心的“信”①。经典古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这些传统文化概念中的正面的人文价值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学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修养。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2)诵读经典古诗词有利于小学生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提高理解、想象能力。

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孩子在课堂上的是否能集中注意力,能否持久维持,是决定孩子学习效率,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童年则是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反复诵读,是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最为有效的手段。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注意力提高了,也会相应地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如诺贝额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上初中的时候,利用两个暑假熟背《孟子》,当时诵读可谓是不求甚解,但是数年后,杨振宁不无感慨地说:“每过十年,我对《孟子》都会有新的理解。”按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3)诵读经典古诗词,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有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一个人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让小学生多读、多背经典古诗词,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阅读、表达、写作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就能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增强了,就能很快地读熟,背诵课文;与文本、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谈感受的时候常常会灵光闪现,语出惊人;写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4) 感悟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古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对山水田园的描摹,这些诗作大多清新恬淡而又耐人寻味,诗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随心而作,信手拈来,勾画了一幅悠然自得农家生活场景。又如杨万里笔下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人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得生气勃勃,泉眼似乎在怜惜细流的柔弱,树荫仿佛在爱惜阳光下池水的恬静,这相怜相爱,与蜻蜓小荷的相依相偎互相映衬,使自然界显得如此和谐。孩子们在对这些诗文的解读中,会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诗人盎然的生活情趣将会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要落实诗词人文教育需要相应的教学实践来支撑。既要关照学生的生活认知,又要注重古典诗词本身的特点,既要注重文学性,也要注重思想熏陶,既要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更要推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教师培养下将方法转化为技能,由技能获得的成就感进而激发更深层面的追求,是教育者的理想。

上一篇:谈谈民族文化怎样融入群众生活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剪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