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探索

时间:2022-06-26 02:33:16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点探索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但在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学生习作水平与城市中学相比,相差甚远,这无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个人认为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写作训练时,应加强训练的层次性和目的性。

一、设计出作文训练层次

“训练的层次性”是指根据学生作文能力的不同层次,分别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

1.针对书写不过关的学生,狠抓写字训练,打好书写基本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7―9年级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基础上,学写行书,进一步提高书写的速度;用毛笔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总之,写字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是一个语文素养的体现,要依据《语文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14]

2.针对说与写的关系,在口语训练中锻炼写作能力。(1)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5]7--9年级阶段目标也提到,“……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课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16](2)说与写的关系。作文其实也是一种说话行为,既然都是一种说话行为,两者间必有紧密的联系。比如许多名著,像《水浒传》《隋唐演义》等,都是先在口头上流传,然后才写成巨著的。这说明说话和写作密切联系。蒋仲仁指出:“说话影响作文,他们之间的关是正比例的关系,说话说得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文写得好不好。书面语言是加工的口头语言。不论怎样加工,总不能离开口头语言这个根本。”[17]

3.针对农村地域学生方言转化为普通话困难的现状,重视将地域话语转化为普通话。在各族群聚居的农村地域中,学生熟悉的、能够用以恰当而流畅地表达所见、所闻及其内心感受的口语,是地域话语,包括汉族、少数民族(除蒙、维、藏族等有自己的文字符号者外)在内,词汇、语法都与民族共同语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很多是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农村尤其是这样,说话说得好就能写得好吗?

4.重视教材的典范作用,让学生在模仿中得到提高。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学生,基础差,有相当多学生往往把作文写“流水帐”文章。虽然他们写作基础差,但模仿性强。在训练时,应好好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能力的形成需经历三阶段:模仿、再造、创新。所以“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可没有依傍和模仿,就像儿童模仿大人说话,从红开始学会写字、从临摹练笔学会绘画一样。”[18]茅盾说:“‘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和创造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模仿的目的。”[19]李白仿崔灏《黄鹤楼》写出了与之齐名的《登金陵凤凰台》。

叶老曾经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20]叶老还说:“国文教材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着揣摩它们,意会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21]这说明教材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例子,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呢?笔者认为要以写作的眼光来设计阅读教学。

5.反复练习,掌握写作手法,达到训练的目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凡操千曲而后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就说明练习的重要性。清人唐彪在论及经常练习与写作的关系时说:“常作则机关熟,题虽难,为之亦易;不常作则理数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22]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练,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学校里的定期作文,因为须估计教师批改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把次数规定得太多,每星期作文一次就算多了;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产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做的。”[23]叶老在这里强调了要学会写作文,必须通过练习;如果要把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学到熟练程度,以至“养成写作的习惯”,每周一篇作文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多练才能达到。

二、设计出作文训练应该达到的具体、可检测的分项目标

“训练的目的性”是指每次作文训练都要明确具体的目标,确定每一项目标的分数,最后综合计分。每次作文训练目标可分:文章结构、内容取材、中心思想、语句修辞、标点文字等项,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分数比例。

三、根据训练目标进行学生评改作文的指导

笔者通过对学校周边地区近十个乡镇的农村中学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作文评改仍采用传统的精批细改方式。对这种作文评改方式,叶圣陶先生深有体会,他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道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24]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式,其主要弊端在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剥夺了学生改作文的实践,同时教师的“改”,又必“改”到学生心里去,因而形成了“教”与“学”的脱节。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这样指导农村中学生评改作文:

(1)指导学生根据训练目标分项批改。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自改,考虑到有部分农村学生写作文基础较差,指导他们自改时要根据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改语言表达,二改结构技巧,三改谋篇立意,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改作文的能力。

其次,指导学生互改。互改可以分为几项,互改一是让学生找出作文中的闪光点;二是让学生找用错的字、词、句等。三是要找出符合和不符合本次作文训练重点的地方,让学生明确互改目标,才有好的评改效应。

(2)师生共同讲评。教师可以在自己审阅学生作文后,给学生讲一遍,然后请另一个同学也讲评。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讲评,使学生明确自己本次作文的达标情况。对一些共性的问题,作详细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获得提高。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