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1 05:35:20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在外的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一、设计思想及对象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利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任务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任务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课本。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2、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5个生字;

技能目标:理解重点段落,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借物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从而体会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4、学习内容简介: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羊,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学习者基础特征分析

1、学习能力:

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字,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信息素养:

通过自主收集,引导筛选后,学生的信息则变得有条理。

3、知识水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的兴趣。

4、学习方式:

(1)创设情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掌握生字新词

(3)品读课文,理清脉络,读中感悟

(4)拓展延长,升华情感

三、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继续加强环境教育在于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并相应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语文环保实践活动。

2、教学媒体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于语文教学的优化试做阐述。

3、学习资源类型

语文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使学生的学习向40分钟以外延伸。一次,全面开展语文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1)收集各种传媒提供资源,扩大信息量。

(2)开发社会、自然等教学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实践证明,在新语文教学理念作用下,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时今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成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教师总结:

1、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需要它,它就在哪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作用;

(2)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布置作业

1、搜集西部变化、新成就等资料举办一期“我可爱的西部”演讲比赛。

2、写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片段进行交流。

3、巩固练习,看一下是否能完整。

结束教师活动

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教学分析及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按教师评价目的通常有两种形式:业绩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业绩评价关注于可达到的,相对短期的目标,倾向于在某个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下一个结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重要作用,教师发展评价的目的是教师的工作给予反馈、改进或完善教师的教学,明确个人的发展需求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以促进其完成目前的任务或达到将来的目标。

2、对学生的评价

多元评价

合理、及时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培养体育品质,改进学习方法,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学习积极性,展示自我,促进竞争,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多元发展要求对其多元化评价,内容上对学生态度,课堂上合作能力、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和进步幅度,体能素质(协调性、柔韧性、肌肉力量等)方面评价。

3、对教学的评价

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在教学语文上花力气,在体会感情上下功夫,在课堂气氛上用心计。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利用课文中房子们的童真对话引入,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再通过父亲表情的变化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托物言志。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