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时间:2022-06-26 02:30:56

浅谈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实践环节的采用、教学模式的选择、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机电专业 职业技能 教学一体化

近年来,机电制造业迅速崛起,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来说,明确中职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的变革,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才能寻求自身的发展壮大。

一、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适应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中职学校校纷纷对机电专业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这种改革是在原有机电专业学科教学框架下完成的,虽然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改善。实践表明现有机电专业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训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训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办法,期末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实训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伴随着机电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实训教学却严重滞后,实训内容长期不变,内容上以理论验证为主要目的。有的则采用了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实训的方式,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或者实训项目内容滞后。

3.专业特色不明显

各科实训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尤其是缺少工程实际案例,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实训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学校应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上处处体现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学生技能训练。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其毕业生离开学校,只需一个短暂的适应期,就能迅速上手,顶岗工作。

以机电专业下的数控加工技术方向为例,来图加工要求先看懂产品图纸。来样加工则需要进行产品测绘、图纸设计,接着进行机械制造的工艺设计,再将毛坯通过数控机床的加工制成产品,随后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为了保证这个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大部分课程应该在数控实训中心进行,采用“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学中做,做中学”,边讲边做边学,切实提高职业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机电专业以往主要沿袭普通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和管理者要树立新的观念: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和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工作过程引导学习活动,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选择和序化学习内容,把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主动积极参与操作,主动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教师可以少讲理论知识,但要带学生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到了知识,侧重于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可灵活地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先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做短期的认识实习,接着的课堂讲授主要在设有实训设备的教室进行.面对实物现场教学,加上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做中学,学中做”在“电机拖动”等课程采用这个方法之后。学生分析搭建典型控制电路时增强了自信,教学效果良好。

(2)项目教学法。课程具体授课内容和训练项目都来自企业实际。比如机电专业机床电气方向,可采用电动机控制系统等案例,先让学生经过思考,收集资料信息,并独立进行复杂回路的分析,同时在实训台上进行元器件的选取、回路的搭建、调试运行、故障分析等,学生通过收集信息、方案实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环节,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顶岗实习。我校不断探索推进“1+1+1”的办学模式,即一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一年动手实践能力培训、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带着任务按照岗位技能的要求参加锻炼,企业按照准职工进行管理,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实际操作。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下企业,让学生和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熟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也可以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教师从专业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在企业实践中寻求学习路径和解决办法,这是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关键所在。产学研结合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教师参与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3、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教学

根据专业特点和核心课程的实训要求,学校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丰富和完善实践技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手段,改进考评方式,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重点

在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时,应避免以往一卷评终身的评分方式。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

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学习理论知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调整,逐步完善;切实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课程知识与实践的贯通,缩短岗位适应期,成为企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泽民 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上一篇: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