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班清文化简论

时间:2022-06-26 02:29:49

【前言】泰国班清文化简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班清是一处包括了墓葬的综合遗址。墓葬文化层厚4.5米,分为7层。出土物达18吨,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铁器及玉石牙器。除人体遗骸外(包括126具完整的人体骨架),还有狗、猪、牛、鹿等动物遗骸及骨器。 其中,陶器出土有数千件。陶色有黑色陶器、灰色陶器、米色...

泰国班清文化简论

【摘 要】泰国班清文化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铁器时代早期的东南亚最重要的早期文化,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研究显示,其青铜文化是在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青铜文化代表之一,其发展过程对湄公河流域的其他青铜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泰国 班清文化 青铜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05-02

泰国班清文化最先发现于泰国东北部的乌隆府班清(即班清遗址)。最早在1957年,当地居民就发现了彩陶。1966年,美国人史蒂夫・杨将无意中拾到的几块赭红色纹饰的碎陶片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大学进行了科学测定,1967年泰国艺术厅组织了首次发掘。泰国艺术厅和以戈尔曼为首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分别在1972年、1974年和1975年进行了三次联合发掘,发掘面积180平方米,其中1974年的发掘将范围扩大到了班清以外的三个村子。班清遗址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班清考古地点”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班清文化的研究,主要以美国学者为主,因该文化的大部分发掘都是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完成的,其中戈尔曼、索尔海姆和怀特师徒一共三代人都投入到了对班清文化的研究中。重要论著有索尔海姆的《东南亚考古》、格罗弗的《东南亚考古》《泰国与东南亚的古代冶金,贸易,都市中心》、海厄姆的《东南亚的青铜时代》《史前的泰国:从早期定居到素可泰》《东南亚大陆的早期文化》以及贝尔伍德的《人类征服太平洋:东南亚与大洋洲史前史》等。中国国内对班清文化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多,以王大道、梁志明、吴春明、李昆声等为主,论文多为对比研究,其中王大道的《云南青铜文化及其与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的关系》《云南青铜文化陶器及其与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陶器的关系》对比了云南青铜文化与越南东山文化和泰国班清文化的关系,吴春明的《红河下游史前史与骆越文化的发展》《红河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华南的关系》是以红河下游为主,兼论了班清文化,梁志明的《东南亚的青铜时代文化与古代铜鼓综述》和李昆声的《中南半岛三国考察随笔》对班清文化进行了简述。

班清是一处包括了墓葬的综合遗址。墓葬文化层厚4.5米,分为7层。出土物达18吨,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铁器及玉石牙器。除人体遗骸外(包括126具完整的人体骨架),还有狗、猪、牛、鹿等动物遗骸及骨器。

其中,陶器出土有数千件。陶色有黑色陶器、灰色陶器、米色陶器和粉红色陶器。班清彩陶闻名于世,其中以红纹陶最为有名。而最常见的是白底绘红纹的白陶,其制作工艺是用水混合泥浆在陶胎上涂一道,然后再描红纹。器表装饰有绳纹、锯齿纹、螺旋纹等纹饰并磨光,纹系手绘,没有使用模具。花纹的线条不重叠,纹与纹之间的空隙宽窄不定。陶器的器形有缸、匙、纺轮。陶缸高颈、深腹、圜底、圈足,器形独特。最小的陶器高15厘米,大的高35~62厘米。最常见的用途是装殓尸骨,也有造型不同的各种生活用具。而不同时期的各种陶器大部分用于盛尸骨,相当一部分陶器保存完好,即使是破损的碎片,也可根据纹饰及外形复原。班清文化遗址的陶片中含有稻草和已驯化的猪、狗、鸡和牛等动物的遗骨。可能是稻作和驯养家畜的迹象,说明当时处于向农业转换的时期,其居民可能已在季节雨水冲积的下游土地上种植稻谷。

该遗址发现的青铜器,器形包括钺、镯、俑、矛、鱼钩以及1件小型铜鼓等。其中年代最早的是1件铜矛,为有折尖,其尖部是铁、尾部是铜,说明那时铁是奇缺的,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普及,并广泛用于制作生产工具和兵器,如钺、矛、刀、箭镞等。该矛出土于1座25~30岁之间的男性屈肢葬墓,据推断大约有4000年的历史。除铜矛外,班清还出土了钺、矛等兵器和臂钏、手镯等装饰品。比较重要的是还发现了冶铸使用的坩埚和浇铸用的石范,说明这些青铜器是在当地生产的。但班清附近并没有铜、锡原料,应是来自外地。

此外,出土遗物还有玻璃珠饰、玉璧环和象牙手镯装饰品以及狗、猪、牛、鹿等动物遗骸,其中有用动物骨骼制成的男性生殖器。

关于班清遗址的分期与年代,由于地层扰乱、墓葬打破及取样污染等问题都可能存在,因此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并提出了人类最早的冶金业起源于东南亚的假设。戈尔曼和皮赛特将班清文化分为七期,长达5400年。第Ⅰ、Ⅱ期墓葬为“黑灰色磨光刻纹陶器”“绳纹器皿”“素面饮器”,出土了1件青铜矛与1件杯形器,年代为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2900年。而彩陶出现在第Ⅳ期,年代为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此期出现了众多青铜器、铜铁合制器,包铁的铜手镯和铁丝编织的手镯。因此,班清文化并非新石器时代文化,彩陶不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器物,而是铁器时代的器物。而最早的那件青铜矛,若以此年代推算,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而参与了1974年至1975年发掘的怀特则将班清文化的陶器分为三期:早期为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有器表饰绳纹、肩部有刻纹的盛儿童尸骨的瓮,颈上饰刻纹或绳纹、外观呈筒状的长颈陶器,肩部饰刻纹或彩绘的外形近于圆球形的陶器;中期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300年,有白陶绘红纹、红陶绘红纹和红色的釉陶;晚期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00年。她认为,班清遗址出现的青铜器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1974年至1975年的发掘有9个AMS测年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怀特将这些已发掘的早期遗存分为五期:第一期的墓葬为“先青铜时代”;第二期的墓葬虽然没有发现青铜器,但居住区堆积中出现少量青铜碎片和坩埚,进入青铜时代;第三期墓葬也未发现青铜器,但1座墓坑底部发现了一青铜碎片;而第四期三段的M34晚于出土青铜矛的墓葬。综上所述,尽管存在样品污染等争议,但根据文化特征及其与周围遗址的对比研究,应该可以认为,班清遗址的晚期为青铜时代,年代约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

与班清遗址可能有紧密关系的有泰国南部的班纳底、班清亨、孔敬府农诺他、班普拉撒、侬娜、谷帕农迪等遗址。这些遗址均有排列成行的墓葬葬俗。应该说,上述遗址可能属于一个以班清为中心的青铜文化,或者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班清文化的影响。当时的居民普遍为仰身葬,并通常成组成行排列。墓葬的叠压并不普遍。男性、女性、婴儿和儿童相互毗邻。随葬品大多包括陶罐。这些遗址几乎都发现黏土砧,大多数墓葬中的罐可能是当地制造的,也有些是交换来的。而班清遗址的葬俗也有重大变化,晚期墓葬有一种新的陶器风格,许多陶罐在一个浅黄色底色上绘有红色图案。

湄公河中游呵叻高原的青铜文化与下游洞萨里湖的青铜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该地区目前已经发掘过的三隆森遗址中,部分陶器与班清遗址早期的陶器有相似之处,装饰品有玉石璧环、镯、珠饰和陶质的耳环、手镯、串珠饰等,亦与班清遗址相似。

关于班清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除了班清遗址外,泰国佛统府的甘烹碧县、素攀府乌通县和孔敬府农诺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都发现大量的拍印纹,班清和南部的班纳底出现的彩陶,北碧府除罐、钵等,还有三足器和高足器。此外,马来西亚柔佛州出土的大量陶片中也有数量较多的印纹陶。东南亚的印纹陶,据大多数中国学者研究,与有段石锛一样,亦是来自于中国南方。当然,东南亚地区的几何印纹陶是具有本地风格特色的,其中以米字纹、锯齿纹、连环纹、花瓣纹、叶状纹、树形纹为代表。班清的彩陶不见于云贵高原,但圜底罐、尖底罐等形制有的接近云贵高原,而平底罐、圜底罐和圈足壶等是云南滇池、滇南、滇东南,广西桂西和红河流域陶器的主要特点。有学者认为班清文化中发现的三足器、圈足器、盘、釜、豆等器物深受中国广东石峡文化的影响,如云南滇东的曲靖八塔台古墓群发现类似的釜形陶鼎亦是如此,都是百越文化器物。此外,班清文化中的铜鼓形杖头饰、铜臂钏在滇文化中发现较多,应是来自于滇文化,而人像、牛俑、象俑、骑象的俑等做法也见于云贵高原的滇池区和滇西区。而带领手镯则类似越南南部沙萤文化的凸节玉。

总的来说,泰国班清文化是东南亚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铁器时代早期最重要的早期文化之一。青铜文化是在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青铜文化代表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湄公河流域的其他青铜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英〕D・G・E・霍尔.东南亚史(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王大道.云南青铜文化及其与越南东山文化、泰国班清文化的关系[J].考古,1990(6)

[3]王民同主编.东南亚史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4]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5]童恩正.南方文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6]〔新西兰〕尼古拉斯・塔林主编.剑桥东南亚史(贺圣达等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7]〔奥〕弗朗茨・黑格尔.东南亚古代金属鼓(石钟建等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8]李昆声、黄德荣.中国和东南亚的古代铜鼓[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9

上一篇:返璞归真,享受“原生态”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