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时间:2022-06-26 01:16:06

也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摘 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前,充分备课,围绕教学目标要求而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一些导入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导入

一、以旧带新导入法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上分式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复习小学学过的分数的相关知识。分数有分子、分母、分数线,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也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那么分式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能感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导入法又叫直接导入法。教师一上课就直接把要解决的问题,即新的知识提出来,也就是上课不绕圈子而直接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有的教师走上课堂就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和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问题的学习上。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难以和其它内容联系起来章节的教学导入。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频率较高。如讲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教师就可以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通过小黑板板书或大屏幕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定理内容,找出定理的已知条件和结论,理解掌握定理内涵。应用直接导入法学习的新知识,一般在学生确信内容正解性后,都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达到深化理解和巩固知识的目标。

三、趣味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所以以用趣味性引入新课,旨在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引入时可讲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或创设情境等,适当增加趣味成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乘法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学生既有趣,又熟悉而且容易接受。又如在讲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节时,可引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的一道考试题:酒八毛四一斤,饼四分钱一个,现有八毛四分钱,如何既买一斤酒又买一个饼?由于题目本身的幽默性,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去寻求解法。

四、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也是最常见的导入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新旧知识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和经常使用的知识是学生头脑中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一旦接受也会被牢牢得掌握。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对比”,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比着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利用“对比”主要是比较新旧知识在某些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不同点引入新知识,从而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达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整式同类项概念教学中,可以和实际中例子相比较,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具体形象化。在多媒体投影出一群猪牛羊的图片,对它们的分类方法:有角的体形小的是羊、有角且身体较庞大的牛、无角的是猪。这个游戏学生能轻而易举的完成,对初一的学生会感到新奇而达到情绪高涨,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自然的过渡到同类项的分类中来,分类的方法:(1)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学生乘胜追击,很自然的应用刚刚在猪牛羊分类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数。同样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五、设疑导入法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探索结果人人可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探求问题奥秘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就是设置疑问。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产生“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又不能太难,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设置疑问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有一个同学家里的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两块,一块含有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另一块含有原三角形的两个角,他想到街上去割出同样大小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应该带哪一块去呢?学生们议论纷纷。然后,教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样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哪种方法导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把导入新课视为一个重要环节,不管用那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切忌拖泥带水,影响课堂教学。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作用 下一篇:让“兴趣”成为体育教学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