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6-25 11:53:08

创新教学――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摘 要:创新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国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说,创新教学不但必要而且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新教学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创新教学对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监督与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国贸应用型人才创新教学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国贸专业;创新教学;人才培养

中国已经进入WTO后过渡期,WTO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外贸企业大发展的同时,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数量也不断增加,据商务部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缺口达到15万。但是随着外贸企业在入世后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外贸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是我们看到尽管有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国贸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需要。这是和当前的教育体系有关的,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国贸人才,必须改革创新教育体系。教学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改革创新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创新教学。对于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我校国贸专业来讲,创新教学是其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及创新教学的含义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当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创新如果停留在观念、思想、制度上,如果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创新的结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可以创造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通过创新教学,要使学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创新教学从时空上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创新教学系统。宏观的创新教学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创新教学中的理论、研究方向、教改指向等大问题;微观的创新教学涉及的主要是教学中的一系列小而具体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监督与评价等。可以这么说,宏观创新教学把握创新教学的方向,而微观创新教学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具体举措,是创新教学的基石,对创新教学举足轻重。

二、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全日制高等学校国贸专业4年制本科培养计划要求,国贸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及技能,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较强交际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经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我校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国贸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创新教学。

(一)创新教学有助于国贸应用型人才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根据应用人才的需求特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应包括四个部分,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即为公共基础课(包括两课、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对学生来说,其实每一方面都很重要,这时传统教学就无法适应国贸应用型人才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要求,而创新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探索可能的答案。比如讲外贸风险,可以有三种方法,其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国际贸易过程的各种风险详细讲解给学生,并告诉学生如何防范不同的风险;其二,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去分析个中原由,自己去发现国际贸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思考每一种风险发生时该怎么办;其三,教师可以通过外贸模拟实验,让学生进入虚拟商界自己做一单生意,亲身体验其中的风险并尽力化解风险。对于后两种方法,教师其实只要引导得当,再适当加以总结,相信教学效果要远远优于第一种方法。以第二种方法为例,为了分析案例中贸易双方可能存在的风险,学生会自己主动去了解贸易主体的政治制度、贸易习惯、社会习俗甚至做事方式,这个过程无形中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后两种方法其实都渗入了创新教学方法,所以说创新教学有助于国贸应用型人才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有助于提升国贸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能力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基本条件。学习能力是学生掌握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新的贸易方式和新的贸易规则的能力。工作能力无论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还是国际贸易活动都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应用型人才不但应掌握贸易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还要能正确处理贸易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创新能力是指国际市场瞬息万变,也充满商机,学生不但要会敏感地捕捉商机,还要学会创造商机。这些能力都是为学生将来在事业上奋飞做准备。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创新教学着重研究和解决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是创新教学的前提

只有先进的、科学的、前沿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才能引发教学创新的全面开展和积极稳步的推进。对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学的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来说,认可、接受并竭力完善与推进创新教学是创新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二)改革国贸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创新教学的灵魂,科学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能够鲜活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教学方法影响创新能力培养。莱文认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严密分析的能力,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国贸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分析、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创新教学以现代教学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为目标,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国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但必要而且重要。教学方法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讨论课。讨论课是我们学院的一个特色,从启用以来效果就非常好,每门课程一般都有2-3次专门的讨论课,教师提供一些讨论主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讨论、辩论甚至争论,每次讨论课前,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准备,讨论课后,还要对讨论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书面报告,这在无形中就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锻炼了其基本能力。(2)注重案例教学。比如讲信用证,条条款款介绍很枯燥,效果也不好,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条款自己分析,案例分析会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些条款,还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3)突出实践教学。国贸专业课程的实务性都非常强,仿真的外贸模拟实验等实践教学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秉承优良的传统教学手段,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二者结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物质要素,先进的、高科技的、配套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声色俱全、图文并茂、超容省时等优势,必将给传统教学手段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但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传统教学手段价值仍在,要继续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某些功能,是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如在课堂上边讲边把要点板书出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印象,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但如果只通过多媒体把要点也可以串起来,可是幻灯片翻过一页之后,学生很难马上记住所讲内容,讲完一节课再把知识点系统化就更难了,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做很多技术性的工作,但是却很难从根本上取代教师。因为学校教师相对于“电视教师”来说,熟悉自己的学生,和学生长时间直接打交道,学生有机会发现和认识教师所具有的崇高的品格以及职业美德,同时由于师生在一起上课,教师同学生有精神上的交流;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学生,学生对此不会无动于衷,学生的知识、品德、情操都会得到直接提升。所以要在保持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同时,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充分把二者结合起来,为培养优秀国贸应用型人才服务。

(四)系统完善课程内容,调整专业选修课的内容,加强动手能力和实战训练,有效提高国贸专业人才的实务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核心。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的缩短,知识增长的速度在加快。因此,教学内容的创新对于是否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从国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课程内容的创新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改革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使之具有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前瞻性、教学的启发性和教材的国际性,以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建设。(2)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对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变化与时俱进,扩大和加强国贸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减少非国贸专业的选修课程,如证券投资、保险学概论、企业战略管理等,增开海关业务、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3)在专业教师的选聘上,要千方百计引进具有丰富进出口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充实专业课程教学第一线,增开实战训练课程,如进出口贸易模拟等,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

(五)改革并创新考核方式,实行笔试、论文、报告、动手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

教学考核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指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教学考核的创新更加有利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方案,以及制订客观现实的培养目标。为教学创新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指导的作用。国贸专业目前的课程考核还是以考试(笔试)为主,论文、报告等其他考核方式为辅,这势必导致学生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关心是否有助于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考核,而是要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能否灵活运用于实际,关键是理解与运用。而笔试试卷通常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实践的考核力度不强,这样的结果使我们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遇到实际问题却是一头雾水,动手能力欠佳,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也很重要,考核方式创新中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笔试、论文、报告、动手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国贸应用型人才。

(六)加强教学监督和评估

教学监督和评估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为了完善学生的自身素养。在教学监督和评估方面,目前国贸专业教学监督主要以学生自律和教师课堂考评为主,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不大,教学评估又主要以考试为主,这就使得学生不重过程,只重结果。国贸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很长的一个时期,而且这个过程是一直要勤勤恳恳的耕耘的,不是考前的一夜突击就可以的,一夜突击的结果是考完试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样的学生怎么适应社会。在监督方式上,可以考虑通过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律的效果远远优于他律,实现学生自我监督;在教学评估方式上也可以多样化,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估既客观又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步新.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思路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3,(04)84-86.

[2]戴瑾.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2004,(09)109-112.

[3]苏群,车承军,董莉.新世纪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2000,(04)69-71.

上一篇:新课改中英语课作业与学生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