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元认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4 04:56:36

略论元认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元认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借助国内外不同学者对元认知概念的界定揭示了元认知的内涵: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同时借鉴元认知相关理论,阐述了元认知理论在思维领域和非智力领域的应用。进而分析了元认知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讨论了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元认知理论的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教育教学;运用

一、元认知的基本理论

(一)元认知的概念界定

“元认知”的概念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弗莱维尔(John 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其核心意义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从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这一术语以来,元认知研究就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里成了一个热门课题。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Kluwe,1982)元认知是“明确的专门指向个人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Brown,1984)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Sternberg,1994 )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认知包含对世界的知识以及运用这种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元认知涉及对个人的知识和策略监测、控制和理解”。

国内较有影响的观点为:朱智贤教授认为元认知的实质是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是思维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结构;董奇教授认为,元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总之,中外学者对元认知概念阐释的理论视角各有异同,至今尚无统一公认的元认知定义。但一般认为:所谓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的心理过程,即对认知的认知。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或元认知调节)3个基本成分。

(二)元认知的基本结构

具体而言,元认知活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知识,比如关于记忆规律、思维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它包括有关认识主体的知识、有关认知任务的知识和有关认知策略的知识。有关认识主体的知识,是指个体自我认知的能力以及对个人与他人认知特点的认识。有关认知任务的知识,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要求和任务的认识。有关认知策略的知识,是指认知主体在完成认知活动的任务和要求时,对用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去完成认知任务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它包括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三是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监控与相应调节,它是元认知的核心。

总之,元认知是主体对自己“认知”的认知,而不是“认知”本身,它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主要涉及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制约着人的认知活动。其中,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活动的基础,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活动顺利进行的中介和桥梁,而元认知监控则对元认知活动起监控和调节作用。此外,还有学者探讨把其他一些新元素纳入元认知的基本组成中,如动机和自我效能等。

(三)元认知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1.元认知能促进智力发展

个体的元认知水平会影响其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

的发展,而这些能力正是个体智力水平高低的体现。1985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 J. Sternberg)提出智力三元理论,斯腾伯格从功能角度分析,认为智力成分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元成分,元成分是用来执行计划、做出决策和实行监控的最高水平的控制过程,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管理成分。从各成分的关系来说,元成分能够激活知识获得成分和操作成分,而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则通过元成分的中介活动间接地相互激活信息传递过程。这些元成分在功能上与元认知完全相同。可见,元成分(元认知)在智力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元认知对学习过程进行自觉地监控和调节。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2.元认知能提高认知效率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元认知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能够弥补一般认知能力的不足,高元认知能力者解决问题的表现比低元认知能力者要好。因此,教学中根据元认知理论,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认知效率的提高。

此外,元认知能力具有可迁移性,即学生在一种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元认知能力能迁移到其他学习活动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进对学生元认知的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相应的,由于学生元认知能力得以提高,对他们从事写作、计算和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认知效率。

3.元认知能增强学习能力

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依靠思维的参与,而元认知又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推之,元认知对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意义重大。

二、元认知理论的应用领域

(一)思维领域

Berardi-coletta等人用传统的河内塔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思维结构包括目标系统、材料系统、操作系统、监控系统和产品系统等五大成分。在这些成分中监控系统处于主导地位,各方面的信息,都需要由监控系统进行整体的分析、判断,而后作出决策、发出协调与行动指令。监控系统在思维结构各要素中起着整体控制、协调的重要作用。而元认知实质上表现为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一种监控状态。所以,元认知作为一种监控系统成分对思维结构中其他成分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的。

(二)非智力领域

1.元认知与动机

非智力因素对元认知水平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发生的,有的是间接的。我们以动机对元认知水平的影响为例来简要说明一下元认知在非智力领域的应用。如考试焦虑,动机强度高者经过训练倾向于进行内部归因,内部归因又有利于元认知活动的进行,从而元认知水平会有显著提高;而动机强度弱者在经过同样的训练后,不善于进行内部归因,因而对于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变化。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动机变量对元认知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动机水平者经训练元认知水平有显著提高,低动机水平者没有明显变化。

2.元认知与人格

元认知和人格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间接关系。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各异,但总的说来,基本认可的观点是:良好的人格特征为元认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内部动力;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更易于良好人格特征的养成。

三、教育教学中元认知理论的运用

(一)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确定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简要地说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针和操作方式。学习策略运用得恰当与否,将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思维水平提高的快慢,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纯知识的讲授外,理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策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高低之分。不同元认知水平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不可能一样。同一种学习策略被不同程度元认知水平的学生所运用,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应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确定不同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教会他们恰当地选用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策略,并根据自身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会不断改善已掌握的学习策略。

(二)基于元认知“最近发展区”原则,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一段区域。一般认为,教学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宜于学生的发展,只有恰好落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教学效果才最佳。假若教学目标太高,学生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会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假若教学目标太低,学生就会变得自负、高傲,缺乏创新的动力。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基于元认知“最近发展区”原则,确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使教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采用多种元认知活动,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群体整体而言,单一的教学活动很难照顾到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认知特点的,对于不适应这种教学活动的学生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对于某一具体的学生个体而言,单一的教学活动如果时间过长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Georghisdes(2004)认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元认知活动,让学生接受各种不同刺激,可以保持他们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元认知活动,尽量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从而调动起各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教育教学中元认知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学生在运用元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并获得学习经验时才会形成元认知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元认知训练,比如变式练习、增强元认知体验、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等。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是学校教育中应该重视培养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元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强弱,因此,在提倡终身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元认知活动,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因此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其中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中的元认知监控具体地说就是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个人的特点、课题的要求等而相应的做出计划,选择合适而有效的策略,评价每一步操作的有效性,检查结果,修正策略,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奇.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关系性质的相关实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4).

[2]胡志海,梁宁建.大学生元认知能力训练研究[J].心理科学,2003,(3).

[3]汪玲,郭德俊.元认知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5).

[4]王亚南.元认知的结构、功能与开发[J].南京师大学报,2004,(1).

[5]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下一篇:培训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