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豫剧音乐的美学特征

时间:2022-06-25 10:27:34

浅谈豫剧音乐的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3-0000-01

豫剧同秦腔、晋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一样,都属于梆子声腔系统。梆子系统和皮簧声腔系统同属于板腔体结构。豫剧有祥符调、豫西调、沙河调、豫东调之分。尤其是豫东调与豫西调的区别更为明显,然而,这种区别只是在腔调不同,不是结构体系的差别。所谓“板式板化体”实际就是中国戏曲音乐表现手段上的一种伟大创造,不论上下几千年有多少个剧目,生旦净丑有多少个行当,喜怒哀乐有多少种情节,运用此一手段均给予完美的表达。

一般我们提起豫剧,外省的观众都会说是粗旷豪放,其实这是豫剧音乐的艺术形态和美学特征,而不是说是豫剧唱腔的处理可以马马虎虎、粗枝大叶。豫剧唱腔的处理其细致入微并不弱于其他剧种。每一个成功的唱段,每一句成功的唱腔,都不知道花费创造者多少的心血。如崔兰田先生在其代表剧《桃花庵》盘姑“窦氏一阵泪双倾”,崔先生唱的有起有伏,其间蕴含了对丈夫死去无尽的悲痛。“我的张才夫啊,你的鬼魂听”时运用了一种糅合着鼻咽音、牙音的长哭腔,哭声由弱到强,由强翻上再转次弱次强,最后弱收。崔先生在哭时突出了窦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贵妇身份,她和普通女子在哭时是不同的。整句哭腔时断时续,幽咽深沉,既倾泻了寻常女子的悲哀,又露出了贵妇人对悲恸之情的控制和压抑。“在家中为妻我怎样的嘱咐你,把为妻的言语你全然都不听啊,实指望出门去玩会,那料想你一去呀你你,你就无有影踪了啊”,此时的悲情稍显平静,其间用了几个叹音做叹息,表达了窦氏无可奈何的埋怨与惋惜。当她唱到“我今日盼来明日等,狠心人撇我一场空”时,崔先生使用了悲怆的嚎啕音,将尾音拖了几起几伏,给人以柔肠寸断之感,在收音时给人一种绝望的无助。

豫剧音乐与中州韵、十三道辙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方言”豫剧音乐体现了和中州语的和谐相融。豫剧所采用的方言是以郑州、开封一带语言为基础的中州语,中州语不仅在语言音调和语言风格韵味上特色鲜明,更难得的是它五音俱全,四呼规整,通行于北方语言,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人们都能听得懂。如今,全国大多数地区乃至台湾都有专业豫剧团,可见豫剧音乐的通俗性。中州语的大众性奠定了豫剧大众性的基础,而中州语在与豫剧音乐组合中归纳的十三辙韵音又使这种“大众性”获得上佳的体现。在豫剧音乐唱腔中,其唱词依据的是北方语言区十三辙韵音系统的押韵谐音。豫剧的十三辙为言前辙、江阳辙、人展辙、中东辙、发花辙、遥条辙、由求辙、怀来辙、灰堆辙、梭波辙、一七辙、姑苏辙。豫剧唱词的韵辙采用了十三辙为用韵依据,一是因为中州语和普通话有着共同的语音渊源,它们在字音构造上有基本相同的韵母系统,两者的四声对应关系比较整齐。二是,中州语与普通话的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大体相同,两者在生活语言、歌唱语言的吐字归韵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要求。三是,十三辙是比价宽泛的且有大体相近的韵音分类、韵字,语汇繁多,有利于遣词造句,能够适应豫剧唱词篇幅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可以说,十三辙韵音是中州语与豫剧唱腔音乐和谐相融的标志,它反映了当代中州人民的语言实际,概念清楚,更易与大众产生“共振”。

豫剧板式

豫剧唱腔在音乐结构上归属“板式变化体”有【慢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四大板类,也就是“四大正板”。

慢板类:含【慢板】【迎风板】【底上连】【反金钩挂】【哭剑】等通体板式,【单过板】【双过板】【起腔】【留板】【送板】等转换换腔式和“六梆”“四梆”“导四梆”“迎风一板”等起唱导引前奏。其结构严谨,旋律舒展,多用于叙事,抒情,但在演唱【金挂钩】则是张扬一种紧风暴雨般的情感宣泄。

二八板类:简称“二八”含【慢二八】【快二八】【紧二八】【二八联板】【二八垛子】【夸将】【踢靠】【乱弹】【对金瓶】等通体腔式,【顶帘】【哭头】【大花腔】【小花腔】【花腔收】等转换腔式。其节奏变化自由。总之,【二八板】是豫剧中艺术手段最多样,感情表达能力最宽泛,旋律扩展或收缩的自由度也给表演者提供了最广阔的即兴创造空间,因此它在每部戏里的使用率往往能达百分之七十以往。流水板类;含【快流水】【花流水】【流水联板】【流水垛子】【倒三摸】【一串铃】等附属板式。旋律自由回旋。散板类:简称三板,含【飞板】【大起板】【滚白】及导引作用的【大栽板】【小载板】【哭扫板】等。虽无板无眼的自由吟诵体腔式。适用于表现伤感,无奈【飞板】、控诉、哀号【滚白】或情激、造【大起板】时。关于“起”与“落”关于起

起在板上的慢板句子有:慢板、五音、七折、哭剑、导板、迎风、金钩挂等;流水板句子有:慢流水、快流水、花流水、紧流水、对金瓶、一串铃、梦曲等;二八板句子有:慢二八上句、快二八上句、联板上句、呱嗒嘴、夸奖等。

起在板上的慢板句子罕见。流水板句子有:对金瓶送板句子、倒三摸、叠板等。二八板句子有:慢二八下句、快二八下句、联板下句、垛子、夸奖结尾句子、三起板等。关于落,落在眼上的有慢板、慢流水、快流水的少数句子。落在板上的慢板句子有:慢板的多数句子、快流水的多数句子‘紧流水、花流水、对花瓶。

鉴于以上规律,我们便可以对豫剧板眼的总规律,得出一个大体的认识,即:起眼落板的唱腔,最多;起板落板的唱腔,次多;起眼落眼的唱腔,较少;起板落眼的唱腔最少。

豫剧曲牌

听老艺人们说豫剧曲牌总共有700余支,但板腔体以前那部分曲牌已经大多只剩下名称,而不知其曲调,所以在1948年到1955年那段时间里能搜索到的就只有近500首了。经具体分析,这500首的来历不外乎五个方面;(1)昆曲(2)民歌小调 (3)民间吹鼓乐 (4)其他剧中流入 (5)自创三类牌子中失传最严重的是唢呐曲牌,其次是横笛曲牌;失传最严重的时期则是1926年,以后和1969年至1978年期间。截止目前,大型带唱词的唢呐牌子在舞台上已消失殆尽,软牌子也主要也主要出现在基层剧团的演出中。所以抢救这不分遗产已经是刻不容缓。

豫剧音乐来自民间,由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和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进行创作,不断改进,长期积累,以至今日。所以豫剧音乐有着很强的民间性和群众性。它质朴、自然、热烈、激昂,具有着浓烈的乡土气息,让人倍感亲切。需要指出的是豫剧现代戏同样采用了豫剧传统戏的音乐,尽管吸收了许多姊妹艺术的唱腔旋律,但总体的乡土气息仍很浓重。可是也有一些音乐设计者创新意识过强,看不起或者忽视豫剧的草根气息,一味的标新立异,从而淡薄了豫剧本土的音乐特质,使现在很少出现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流行唱段了。

综上所述,豫剧音乐本身具备着一定的格式,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但从它整个的发展史看,又从没有哪个格式是长期凝固不变的,它总是时代的生活和观众审美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没有哪位艺术家、名演员是因为停步不前而成为艺术家、名演员的。相反,他们之间的任何一位,都是对其本身的形式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才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所欢迎的。

上一篇:论汉初教育思想及其作用 下一篇:浅谈戏曲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