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2-06-25 06:36:03

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初探

摘 要:纵观名师,不难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运用教学语言的“高手”。有的名师长于点拨,工于诱导,教学语言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的名师或慷慨激昂,或哀婉悲切,善于创设情感氛围;有的名师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作为教师,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想的发展。而高超的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提出了增强教师语言有效性的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语言艺术 有效性

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是政治课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简洁、形象、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思想政治在学生眼里通常是枯燥无味、理论性偏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应提高语言素养,让政治教学语言清晰悦耳,充满艺术魅力,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那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有意境美、内容美和形象美,更要有节奏美、音韵美和情感美。

一、多姿多彩的语言砥砺,散发政治的课堂魅力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蜜,可以粘住一切。”政治课教学有时会让学生觉得比较乏味、干瘪,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多姿多彩的语言表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缓解课堂紧张,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深情朗诵一首古诗《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从这首诗中分析,小松成长过程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分析小松从一天天长高的量变到成凌云巨松的质变。老师就可以把比较深奥的哲学道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简练了课堂的语言表达,同时让学生的思维之舟,在知识的长河里“轻舟已过万重山”,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时可以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讲“新时代的劳动者”中劳动者合法权益时,把课本中一段探究性材料改成顺口溜“印刷单位工作受罪,加工加点心里憔悴。日不能息夜不能寐,厂方一叫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受苦受累,休息休假拒绝反对。噪声刺耳充满异味,日积月累伤及脾肺。工资老拖总是迟给,保险福利从没到位。劳动法规统统作废!”然后再问侵犯了劳动者的哪些权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思考的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声有色的语言节奏,增强政治的情感渗透

古人说:“言,心声也”,语言作为艺术,第一要紧的是“心”,“心”有所感,“心”存至情,方能口吐珠玑,“言的心声”是言的神韵,这是语言的灵魂。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形象生动,语速快慢得当,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声情并茂,充满情感,使学生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教师则不然,虽然满腹经纶,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死气沉沉。课堂的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再说政治课教学本身肩负德育的任务,在一些思想引导上,教师语调语速和语言感情的把握非常关键。例如对亲临灾区抗灾的材料表述中,应该是富有深情,情感要富有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总理亲民、爱民,突出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同时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加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节奏,努力做到生动流畅、顿挫有致、委婉动听,还要有动作感、立体化,使讲课成为“动”的艺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爱听易懂、印象深刻,还能让学生享受美的熏陶,使其终生难忘、终身受益。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的语言应当做到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轻重缓急适宜、速度快慢适中、声音洪亮清晰、条理清楚、语言亲切、富有情感色彩,还可以运用手势、体态、眼神、表情等来帮助表达。如果所教的原理内容比较复杂,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讲清楚时,则可以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或比较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惟妙惟肖的语言意境,营造政治的和谐体验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事物和现象所持情感的喜、怒、哀、乐要表之于语言。情感丰富,可以讲得眉飞色舞,生动传神。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语言总能沟通师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讲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段中,把平均分配编成顺口溜:“前天:百来人口一起干,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完回去吃锅饭,锅饭使人变懒汉,结果都是穷光蛋。”按生产要素分配可编成为“今天:如今我已成老板,指挥他人把活干,一月工资两三万,还有股息可入账,时代真是不一样。”同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出按劳分配的“昨天”。因此 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时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的主体,让学习有广阔的空间,学生就会表现出一个自主的特色,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体验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如果能做到“以声引人,有吸引力,能抓住学生;以情感人,有感染力,能打动学生;以理服人,有说服力,能慑服学生”这三个方面,学生听起课来如沐春风,所传授的知识就会像涓涓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学生的记忆,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

如果教者的语言悦耳动听、魅力四射,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让老师在轻松中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宝臣.《课堂教学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

[2]苏耕水.《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教育艺术》.2004年11月.

[3]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4]张明仙.《教师语言艺术实训教程》.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矾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以兴趣为伴,习快乐数学 下一篇:试探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