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时间:2022-06-25 04:03:43

语文新课改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上我们既要重视对教学预案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东西,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适时地调控课堂,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创新、高效。

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语文新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新课改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新课改的课堂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东西,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还记得那一节平常的语文课,我讲的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一上课,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冬天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一下。”刚说完,学生就滔滔不绝地讨论开了。“美丽”“快乐”“荒凉”“萧条”“寒冷”、“冰天雪地”……,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学生说了一大串,等他们说完了,我没有急于张本,而是面带微笑地慢慢说道:“那么谁来说说自己的具体感受呢?” 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准备抢答。他们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冬天,我耐心地听着,和他们交流着,探讨着,一个多味的冬天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了不同寻常的滋味。等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完,我接着说“同学们,看来大家对冬天都有独特的感受,可见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大家一样,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心目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我还没来得及板书,学生们就及不可待地翻书了。……后面的课一直很精彩,学生学得也很投入,我也很轻松: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学生心目中的冬天融为一体。

回想起来,我当初设计的导语并不是这样:本想用一个话题,引出学生对冬天的感受:荒凉、萧条,以此造成学生认知与课本上所描绘的冬天的特点的矛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是,当我听到他们的回答并不仅仅是我想要的时,我马上意识到:不能泯灭学生思维的火花,更不能“同化”他们,要尊重他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注意课堂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机智应对生成性的问题。美国哲学家爱墨森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叶澜教授曾说:“学生对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与教师估计的完全一致。这时,教师是否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就成了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中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改变了教学设计,我静静地倾听了他们的独特感受。也正是倾听,让我真正了解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也正是倾听让我融入到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一段导入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打开了他们生活的彩页。我想这应该是本节课出彩的地方。新课改的着眼点之一就在于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动态生成的内容。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新课改下的教师不再是一支蜡烛,而是一根火柴,去点着学生求知的火把,去点燃学生生命的火焰。我们只有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融入他们的生活世界,才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生活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课本以外的生活更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这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 ,充满了富有意义的挑战性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只要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勤于实践与探索,善于学习与反思,就有可能使自己成为新课改的行家里手。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下一篇:2001版与2011版《语文课标》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