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时间:2022-06-25 01:49:43

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且具有超强积累性、客观性以及逻辑性的学科,物理习题课的开展是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检验教学成果以及完善分析教学方法的关键部分。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效果,也是所有物理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习题课;策略

物理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基础物理知识的平台,它培养了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并注重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习题课的开展已经有些时日了,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现阶段的习题课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

1.习题抽象化

物理是基于生活的科学,而现在的习题越来越容易出现内容脱离生活的情况,各种改编之后面目全非的习题与日俱增,这种情况忽略了物理学习的本质。

2.习题固定化

目前的物理习题大多是为应付考试而产生的,这种习题无论是形式还是解题方式和思路都比较简单机械。这样固定化习题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会使学生过分重视书本上的公式和定义,这也是导致教学枯燥无味的一个主要原因。

3.习题试题化

许多初中物理习题课都是一味地专攻试题,即教学仅限于考试重点和大纲,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抄记答案,忽视推理过程的现象,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得不够充分,做题的目的仅限于对题海战术的依赖。

二、初中物理习题课开展的必要性

物理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习题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使用,同时还能够使学生顺利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并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习题课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习题课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使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得到了他们所渴望的关注。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相关问题。

三、物理习题课有效教学策略

1.精选习题

(1)选题的依据

上物理习题课之前,教师要精心选题,选题的根本依据就是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明确习题课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调控目标。习题涉及的知识不能超出学生的学习范围,否则只会产生无效的习题,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必须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构建的规律出发,选择的习题难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同时,习题的选择不能过于表面化,不注重知识的深度扩展,另外还应根据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所选择的习题内容要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关注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有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解答物理习题。

(2)控制习题数量

习题的数量要把握得当,过多的习题会让学生负担加重,导

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解题过程死记硬背、乱套公式、为做题而做,以致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当然习题数量太少也不能使学生达到思维能力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在选择和编排习题时要科学合理地控制习题的数量。

2.有效引入习题

在选取了一定的习题之后,教师需要根据习题的特点以直接和趣味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回顾以往的习题课,教师都是自己阅读或者带着学生阅读习题,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提升课堂效率。习题课也应该表达出物理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习题的呈现方式也需要特别注意,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一般比较喜欢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引入习题课:生动描述并生动介绍最新科技,列举生活问题并分析原理,讲述相关的奇闻轶事,师生互动问答发现问题,或者利用教学工具和多媒体等比较新颖的方式。

3.创设物理情境

这里的物理情境指的是习题的原始问题,我们的物理习题大多是通过生活中的物理模型改编而来的,然后以直接简单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在此期间,如果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习题时没有把握好,容易导致他们脱离原始物理生活,出现做题死记硬背、乱套公式的现象。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物理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透镜”

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哪些物体是透镜,然后在课堂上创设运用透镜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由此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物理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物理中走出来,也就是把我们遇到的物理问题改编成习题,以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疑问,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对课题集中注意力并产生积极思维。

4.有效分析习题

教师负责把学生引入到物理问题中,学生需要自己进行积极探究,而后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习题时,培养其抓关键字句的能力,分析隐藏的物理条件,如,匀速、静止、光滑、平衡等词语,以便于对解题的方向做出初步判断。接着就要分析习题的物理流程,其最主要过程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激发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具有挑战性的习题,教师则需要设计好习题的解决方式,将原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物理问题,带动学生逐一进行剖析。对于此类练习题,教师应将习题的设疑做得更加细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习题,而不让其变为废题。

5.拓展习题

(1)一题多解

所谓一题多解,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和运算过程去分析以及解答同一道习题的练习活动。这一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其直接忽视。一题多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各个方面,培养和发挥其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习题练习。学生越是积极探究各种习题的解题方法,就越利于其各项思维的全面发展。

(2)一题多变

物理习题都是原始物理问题的改编,习题模型都源自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涉及同一概念或规律的物理问题题型变化多样,但无论怎么变化,这些习题都有着本质的共同点。因而,教师在展示这些习题的时候,应多考虑改变它们的条件或情境,以此进一步深化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

6.习题课后评价

习题课后,教师一般都要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然后进行批改,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教师就能了解到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课后作业就是习题课的延伸,教师不仅要上好习题课,还要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错误。对于学生而言,及时的信息反馈才更有效果。

总而言之,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考、实践和相关思维能力,达到习题课的预期教学

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铝明.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物理教学探讨,2008(5).

[2]徐微青.关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几点反思[J].物理教师,2007(9).

[3]白万仓.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问题[J].考试周刊,2007(35).

[4]朱斌宏.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