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的艺术再造

时间:2022-06-25 12:42:38

废弃物的艺术再造

摘要:当代艺术越来越贴近大众生活,艺术不再只是高雅的、难以接近的神圣之物。用废弃物制作艺术品成为了普通民众参与艺术创作和关心环境保护的极好方式。本文对废弃物进行了探究,并结合实践以及当代艺术的实例,简析通过艺术手段再造废弃物成为艺术品的过程及方式。

关键词:废弃物;艺术品;再造手法

废弃物,即被人类遗弃或被社会淘汰的事物,如生活垃圾、建筑废弃品、废旧生活用品、无人居住被遗弃的房屋、废旧的厂房,以及诸如城市废墟这类大型废弃物,随着时间和物质的消耗,失去了原有的精美外表和光鲜颜色。要从废弃物身上寻找价值,使之与艺术相结合则需要通过一些特定的艺术手法。

现代城市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研究,通过艺术手段再造废弃物,可以发掘废弃物原本价值外的隐含价值,同时还能提升废弃物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城市废弃物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以长远的眼光重新看待资源的利用和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开拓艺术设计的形式,从而为欣赏者带来更新颖的视觉享受。

1废弃物的概念及其作为艺术材料的起源

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本或者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回收和利用的排放物。废弃物的分类至今尚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各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分类方法和类型也不尽一致。按照处置方式及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建筑业废弃物、电子废弃物、农业废弃物5类。从组成成分来看,废弃物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从形态来看,有块状、粒状、粉状和半固体――泥状、浆状、糊状等;从危害程度来看,又有一般性废物和高危性废物之分;针对再利用特征而言,一部分可被回收,另一部分则应被永久性弃置、毁坏或焚化。事实上,除了有害和危险的废弃物之外,大多数废弃物可以被分类回收,经过洁净处理,利用物理、机械或化学、生物手段,以创意改变旧有功能,以灵感赋予其新生命。

在传统的艺术视野中,所有现成品的本质就是非艺术材料。后现代艺术形成了以现成品为材料的艺术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技术生产力的增长使得人类想进一步征服自然。生态问题导致人类的恐慌和焦虑在艺术层面上反应为:解构、复制、挪用、反本质。这些都是后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可以说,废弃物作为艺术材料,其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思,是通过艺术手法以一种后现代主义情绪对过往文明的修正。废弃物作为艺术材料就具有美学表现力,在创作过程中,虚化材料本身的背景以及直接含义,从而让欣赏者发掘艺术品制造过程的艺术性,给艺术材料赋予新的含义。

追溯艺术史,立体主义和达达艺术家皆为此做出开创性的尝试。从18世纪英国纸板上刻画的掏粪工,到现代爱丁堡艺术节展出的当代废弃物艺术品,与废弃物有关的艺术似乎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废弃物雕塑艺术在欧美兴盛,艺术家们开始收集城市废弃物,通过重新组合或独立陈列的艺术手法再造成为艺术品。1959年,英国艺术家阿尔曼开始用废弃物制作他的“垃圾箱”作品。他的作品《妇女的现状》(1960年)是一个放在古董架子上的容器,里面盛满废物,这一作品被展览在泰德美术馆内。美国艺术家约瑟夫・康奈尔将旧玩具以童话式的画面展出。另一位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将垃圾商店主题融入他的艺术组合中,勾起了怀旧情怀,赋予虚幻意义。还有英国的里查德・汉密尔顿、美国的贾斯帕・约翰斯等艺术家大肆利用现成品进行艺术创作,从而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波普艺术”新浪潮。与此同时,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废弃物的美学和艺术价值。这些新兴的废弃物艺术品既有过去的沉淀又结合了新的艺术价值,使得原本暗淡的废弃物脱胎换骨。

2废弃物的艺术再造及其手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但从生活到艺术不是原封不动地直接搬移,而是要经过人脑的加工制作,这就是艺术的再造。再造――“remade”,也可理解为再生,也就是废弃物经处理后再次使用,想要将废弃物再造成为艺术品,则需要通过艺术手法的加工。艺术品的再现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机械反映,也不是纯粹客观地复制现实,而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通过一定物质媒介(如线条、色彩、声、光、电等)来表现他所认识的生活。真正的艺术品是通过提炼、概括等艺术手法,把隐藏在生活和自然中的美集中起来,并使之升华成为艺术美。

笔者有幸去到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的海风楼参观学习,对废弃物的艺术再造手法加以研究,并对再造废弃物成为艺术品加以实践。海风楼是庄清泉老师在桠溪镇投资、设计并建造的度假村。庄清泉,台湾澎湖人,学土木工程出身。他在台北念大学,英国剑桥读研究生,毕业后在德国公司任职,先后到过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奥地利等地。1998年他回到中国,参与了秦皇岛到沈阳高速铁路的桥梁上部结构设计。2001年他完成秦沈高铁的设计工作从北京到南京,一直做建筑设计开发,直到定居桠溪镇。庄清泉老师的作品带来颇多经验与影响。海风楼中所有装置艺术作品的材料均就地取材,以废弃钢材、金属、木材为主。

图2是庄清泉老师的废弃物装置艺术品,该作品用废弃的汽车尾气管、钢筋、干枯竹子组合成“仙鹤”的形象。以钢筋作为整个作品的主骨架,以连接“仙鹤”的头部、躯干,并模拟“仙鹤”的腿部。将废弃的汽车尾气管弯曲,塑造“仙鹤”头部的造型。把竹子尾端削尖,并保留一小部分竹叶的根部,在竹子中段打孔,采用穿插的方式,通过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错落的钢筋,每根穿插不同数量的竹子,模拟“仙鹤”羽毛的质感。钢筋、汽车尾气管这类富有“工业气息”的材料,与竹子通过艺术手法的组合,成为废弃物艺术品“仙鹤”。“仙鹤”放置在海风楼入口处,是海风楼入口的标志艺术品。该艺术品把废弃物再利用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工业废弃物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通过艺术手段地重组,赋予了这类废弃物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并给前来海风楼观赏游玩的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笔者在海风楼实践学习,并参与制作废弃物艺术品“鸟巢”。制作废弃物装置艺术品“鸟巢”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形态模拟。根据方案设想,用树枝模拟小尺寸的鸟巢形态,以三角形为主要结构。

(2)结构试验。根据阶段一的模拟结果与改进,阶段二开始搭建正模。在初始主体骨架搭建完成时,发现该结构缺乏稳定性。阶段二的失败为后期重建提供了经验。

(3)正模构建。确定根基主副结构,并进行丰富和装饰铺成,最后装置上树。

废弃物艺术品“鸟巢”的制作主要使用的材料为农业废弃物,如树枝、干枯灌木、竹子、芦苇等,结合工业废弃物,如废弃铁丝、麻绳等用于加固的材料。准备材料时,需要分析所选材料的优缺点,在废弃木材方面,需考虑木材的直径、干枯程度、长度,以制作“鸟巢”坚固的主骨架。在副骨架的木材选择方面,则需参考主骨架材料的直径及长度。在选择装饰材料方面,需选择有一定韧性的材料,以便进行“鸟巢”的阴阳穿插,形成较为丰满的外观造型。制作过程中,通过材料之间的穿插以构建饱满的内部结构是较为复杂的部分,干枯的树枝及灌木枝条较为脆弱,穿插过程中容易折断,较为粗壮的树枝带有结节,会一定程度阻碍树枝或竹子的穿插。选择表面较为平整的枯枝并加以修剪,并选用韧性较好的竹条穿插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这一问题。制作后期的装饰铺陈环节,需要收集大量芦苇及竹叶进行鸟巢内部的装饰,通过编织的手法与原结构穿插结合,营造柔软的质感。最后,通过起吊机将“鸟巢”装置上树,成为完整的废弃物装置艺术品。

较之早期出现的废弃物艺术品,现在的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废弃物有了更新的社会意义。首先,它是对人们固有观念的一种革新。身边的无用之物竟然也能变成妙趣横生的艺术品,这无疑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提醒人们时常换一个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

3废弃物艺术再造的价值

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是未经提炼的艺术材料。能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处理废弃物,除了传统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方式,还可以对废弃物进行二次价值开发并通过艺术手法进行艺术研究,使得废弃物艺术化。废弃物的艺术再造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废弃物利用道路,也是延续产品本身生命周期的一种特殊而有效的途径。废弃物缺失他原本的价值之后,通过再次利用或艺术再造可以使其发挥不同的使用价值。例如,工业废弃物进行分类后,通过粉碎或者溶解,再以原始材料重新制作新的建筑材料;宝马汽车公司生产的z-1型赛车,采用可循环的热塑性塑料门、保险杠和仪表盘;国外一些公司用废弃金属制作剃须刀片,用废弃洗涤剂瓶制作乐器或加点外壳等。通过再造让废弃物得到了重生,这种将废弃物再次利用于建造的方法,发挥了其本身廉价的经济优势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属于废弃物再造的社会价值。若加以艺术手法对废弃物进行新的解读和再造,还可以挖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以庄清泉老师的废弃物装置艺术品为例,废弃物再造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景观装置,在室内装饰方面也存在巨大潜能。庄老师的作品《破茧》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图4),整套作品在选材上不拘于一种材料,主骨架选用的是建筑工地上废弃的钢筋,次骨架则是铁丝。作品表皮的处理非常惊艳,用纱布包裹在部分骨架外形成“茧”的形态,纱布与铁丝的纹理将茧的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最为动人之处在于其实用性。庄老师非常注重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破茧》不仅仅只是一个装饰艺术品,它还是一盏照明灯。光源放置在“茧”的中心,暖色灯光穿透纱布,营造出浪漫、温馨的气氛。而在光的作用下,这件作品变得更加完美,茧的纹理清晰可见,中心光源好似破茧化蝶一般充满力量。笔者总结,一件完美的废弃物艺术品需要创作者对材料有充分的了解与研究,注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创造1+1>2的效果。后期的处理上要善于运用多种元素(光、影、声等),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考虑作品的实用性能,让废弃物艺术真正走近生活。

4小结

废弃物被“废弃”只是在某一方面失去了原本的使用价值,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再造,可以发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新的使用价值,达到环保和美学的目的。将废弃物再造成为艺术品是对人类固有观念的一种革新,废弃物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提醒人们换个角度审视周围的事物。废弃物随手可得,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就可以化腐朽为艺术。同时,现代社会资源匮乏、环境也不断恶化,再造废弃物为艺术品一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方面能警醒世人提高环保的意识,启发人们更多地关注循环经济,注重环境保护。

上一篇: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