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6-25 12:27:04

浅析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虽然是世界性的,但在我国相对更为显著,且有加剧的趋势,本文试从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现象和其原因入手,浅析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于学生性格发展,尤其是男学生的影响。并基于浅析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2015年“两会”调查中,其中针对教育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展开的调查中,就“如何看待学校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显示,如今,师范类高校的男女生比例失衡已经延续至中小学校园,“中小学校园几乎是女老师的天下”这一现状显著且普遍。教师女多男少的校园,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何影响?如何鼓励和吸引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才能促进教师性别比例均衡,从而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何问题由来已久,不但未得到有效解决,还持续加剧?我们不妨先从原因看起。

一、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师范院校招生的性别比例失调

师范院校招生的性别比例失调是这一现象的根源。男女生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和智力发育水平都不尽相同。男生大都偏爱理科且灵活度高,报考理工类院校的男生比例较大。反之,女生大多擅长文科类。因此文科类教师性别失衡尤为严重。小学教育阶段,人文科学是重头戏,所以尽管很多小学不断放低门槛,想招聘师范类男生,却始终处于窘境。

(二)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其特殊性, 小学教师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不仅需花费大量的耐性和精力去完成,而且相对许多其他职业,社会地位和待遇较低。从教育阶段角度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付出更多耐心和细致,男教师相较而言粗线条、缺乏耐心,女性更能够胜小学教师的原因之一;从另一角度看,较低的待遇和家庭压力产生矛盾,与其所付出的辛劳不成正比,也是男性更倾向于其他职业的原因。

(三)传统观念的阻碍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形象大多为温婉贤良,温文尔雅。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她们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高,竞争性弱且符合其性格特点的职业。因此就读于择师范院校并且从事教育行业就被传统社会贴上了最适合女性的标签。反观传统社会中的男性,常被视为社会中的“强者”,肩负养家糊口的重任,从事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经常被诟病能力不够,没有前途,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且从现实来看,依靠小学教师的工薪不足以养家糊口这一观念,也普遍被传统社会中的成员所默认。

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对学生的影响

(一)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

小学教师队伍中长期“阴盛阳衰”的现状使得小学男教师淹没在女教师群体中,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很不利,男生不阳刚,女生多逆反,喜恋爱。对学生的眼界和人生观也会影响,毕竟女教师传授的是自己的心得,永远无法代替男人的思维。久而久之,一个阴性化的群体诞生,直接影响的是社会未来的发展。如果男教师太少,就如同一个缺少父爱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人格也容易出现缺陷。

(二)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唯命是从”的学生获得认可。这种“女性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不利于进行创新教育,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阶段中的创新特别是小学生的创新,正处于萌芽和极具发展潜力的阶段,囊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与局限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创新不同。这一阶段学生的创新行为必然是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包括对权威性结论的挑战与否定,不同于常人,常规的做法或思想,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科学的怀疑精神,善于提出质疑,也包括丰富的想象力,逆向和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等,这已成为创新教育教学的主流。

三、基于浅析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通过政策渠道鼓励支持男性报考师范院校

若想小学阶段男女教师比例趋于正常的话,需从源头抓起,即提高师范类院校男性的招生数量,要求国家一定要给予准小学男教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首先体现在报考志愿上鼓励男生报考师范类院校,给予适当加分,或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适当的放权于学校,给予其调整教师性别比例的自;其次,体现在就业时,适当降低小学招聘门槛,只有政策的支持和倾斜才是吸引更多男性从事小学教育的根本保障。

(二) 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

教师的社会地位下滑,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不够浓厚,让很多男青年对“从教”望而却步,望“教”兴叹。因此,从国家角度来看,国家要出台政策,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等手段,鼓励支持有志于从教的男青年,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如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出台班主任津贴政策等。并在社会中倡导有利于协调小学教育阶段性别比例的舆论导向;从学校角度来看,从管理制度上进行改善,鼓励男教师投身于教育一线,并从奖惩和晋升角度综合运用激励手段体现男教师的优势,对于男性教师的工作和家庭给予相应的关注和支持。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只有满足了其生理和安全需求,使其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助于更多男性选择在小学教育阶段完成自我实现。(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伶.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成因与对策[J].读写算素质教育坛,2011,(12)

[2]叶志春.男教师的缺失与男孩的教育.宁夏教育,2006(11)

[3]梁勇,李白,黄琳.小学中高年级女性化倾向的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惠中,韩苏曼.论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性别结构失衡问 题[J]. 全球教育展望,2011,( 10)

[5]王莺莺,唐福华.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5)

上一篇:书法笔法浅言 下一篇:中介语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