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6-25 10:48:05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充分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然而现在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现实,语文教师虽忧心忡忡、极其努力却收效甚微的阅读教学现状,已裸地摆在我们面前。怎么办?这是一个令语文教学头痛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内涵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这段话生动形象而通俗易懂地阐述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告诉我们是学生要通过文字这道桥梁和作者“见面”。《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明确了学生才是也必须是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只是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摆正这点关系很重要。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喧宾夺主,学生沦为配角

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有些教师记不住这一点,个人表现欲过强,常常越俎代庖。很多需要学生去想的,教师替他们想了;很多需要学生去说的,教师替他们说了;很多需要学生去做的,教师也替他们做了,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表现的机会。还要学生干什么?仅仅当个观众和执行命令的“死士”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成了彻彻底底的附庸品,还谈什么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谈什么张扬学生的个性?

2.利用琐碎分析,代替培养能力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把重点放在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上。直至现在,在平常听课时也屡见不鲜。“教材只是例子”,我们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把它肢解了、撕碎了,让学生吞下去、记住它(这样做即使是应付考试也毫无用途);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把语文教学变成了语文训练,这在高年级尤为突出。这种训练的简单化、试题化、模式化,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反而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完全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积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三、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

在阅读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意思是说学生在从书面语言中获取的信息,及对这种信息的理解、体验存在着差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要尊重这种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做好评价与激励工作;而不能充当“二传手”,代替学生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个体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不做任何的介绍和提示,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界,让学生通过自己品读,去发现信息点,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有的感受。只要对学生有信心,给其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很明显的。

2.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的诵读

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决不能让学生匆匆一瞥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尤其是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更应该让学生有层次地多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在悟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许多问题。假如满足于学生的粗读,便浅尝辄止,学生对内容不甚了解,根本无法推进阅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教师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解读,学生也无法获取深刻的感受,更不用谈独特的体验。

3.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开展创造性练笔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培养,品质的完善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中有多元化理解的内容、值得探讨争论的问题或者“空白”,构筑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写赏析片断、续写,或者补写“空白”等;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联想、想象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相机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或亲自点评,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久之,展示表达会成为一种自觉的阅读行为习惯和创造意识。

4.引导学生通过美读、表演等形式,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有些内容学生不好理解,或者说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主要是因为文字在他们脑海里形成不了概念,无法构成合适的词句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美读或者表演的形式来启迪另外一部分学生,这比教师大讲特讲要有效。

5.广泛阅读优秀作品,勤于记诵,开发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语言的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精彩的文学语言。学生多读多记这类文学作品,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直接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记,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经典,另外像名言警句、精彩片断、现代名篇佳作也可以。

以上是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读”这一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出充满个性的理解、感受、体验,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上一篇:我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反思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