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时间:2022-06-25 10:13:48

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学会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展现教学的艺术和水平;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适时调整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主导作用;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思想品德n教学的有效性又是我们众多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得不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主导作用要具有四个特性:一是计划性。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二是先导性。就教材而言,教师比学生先了解一步,是先知者,而学生还处于未知者状态。教师要善于引路,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与探索,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也不能“放羊式”让学生盲目地乱闯。三是启发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切忌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四是激励性。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点拨、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导”得合时宜。当学生噤若寒蝉时导之,给他们以自信;当学生心存顾虑时导之,引他们走出困境;当学生自暴自弃时导之,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多花时间精心准备。

一是备课要有系统性,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整合,对自己的智慧进行在目的的整合,如果你只知道一味地学习知识,而从来不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合,那么,你所掌握的知识只是一堆原材料,而不能与你的智慧凝聚在一起,转化为核能量;二是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选择和使用进行协调、整合,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想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与此同时也缓解了我们在准备教学素材时所承受的压力,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备课时间。三是课堂教学设计不应恪守一定的格式,要求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当课堂上情况有变时,教师也应随机应变,而不能拘泥于脑中的教案,不要总担心教学改革给教学任务的完成造成的时间问题。因为教学任务决不应仅仅是知识点的传授。当你改变了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目标,你就会感到教学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最后,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已有水平确定教学起点,从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识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

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具有“三性”:一是积极性。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性也就产生了。二是主动性。学生有了求知欲,具有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就能不断发现问题,并善于探索研究问题。三是绩效性。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原有知识和思维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活动为纽带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学生们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教学是单向的塑造或灌输的过程,教师大部分时间花在如何执行教案上,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案运作上,以致于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获得主体地位的条件和保证。教师要给学生尝试的机会,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求知欲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究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结果固然重要,然而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尝试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渐由“试一试”逼近创新的境界。教学的过程是以“师生互动”为内容的和谐对话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习的内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从学生提出问题中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让学生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出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在不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配合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使学习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激活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构建创新教学的基本过程。①启──疑,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质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导―议,教师在前设“情境”中导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主体感知,进行消化、理解。③讲―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教学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思维将旧内容与新知识衔接、内化。④矫──练,教师通过分层设计练习,帮助学生进行应用性实践,及时反馈与矫正,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并形成技能。⑤归──结,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优化学生认知新结构。⑥设──创,教师通过分层过程设计探索问题、激发想象、诱导发散、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3.实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检验课堂的绩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实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管理的参与意识。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对学生学业的检查和评价往往是单向反馈,即由教师直接批改作业或试卷,学生坐等教师批给最终结论或分数,他们不了解产生错误的过程与根源。以单靠这种“判决式”的检查和评价,会使一些中下等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依赖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个体的检查效能,这样能促进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信心。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当堂测试,并当堂由学生评分,分析出错原因。也可以在临下课的时候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三、情感交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爱,而坐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的灵魂。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且很大的影响。教条式的说教总是以说教者的形象站在讲台,毫无情感,大道理、大教条,生硬地塞给学生,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这种封闭的、僵硬的、灌输型的课堂教学,其结果必然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同程度的反感,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注意力不论在课前、课堂还是课后,主要不应是放在教材、教参或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从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才能体验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的交流、“心”的沟通,只有当课堂教学注入了教师生命的激情,教师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撞击学生的生命,去激活学生的生命。

总之,教师以自身的学识、思想、品德、能力、修养等素质,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产生自然的影响力。教师提高的教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适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听、去看、去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基于项目式教学下的jsp课程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中英语体验式阅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