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之“情感”篇

时间:2022-06-25 09:22:06

散文阅读之“情感”篇

【专题阐释】

阅读散文,自然得把握其“形散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指的是文章的材料;所谓“神”,指的是贯串全文的思想感情。如果说材料是散文的躯体,情感则是散文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把握作家的思想情感”,一直是中考散文类阅读题的热点考查领域。

【链接中考】

(201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1~2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燃烧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的时候,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2007年第14期,有删节)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2.第③段中写道:“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解析:题1第一问,考生在阅读中可以发现“歌唱”一词出现在第④段鱼快要煮熟时的情景中,故答案可以自然得出;第二问,考生需留意题目的关键词“从全文来看”,通读了全文以后,考生便会明白文章题目表达的感情。题2,考生在分析题干中的原句时,要紧紧抓住景物营造气氛的作用,同时联系下文可知答案。

【应对策略】

在解答散文类阅读中情感领域的题目时,同学们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从宏观上把握情感基调。

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从整体入手,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主题,准确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从结构上理清情感脉络。

同学们要善于抓住贯串全文的线索,抓住体现时间与地点变化的句子,抓住反映人物情感活动的句子,并通过它们来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

三、从字句上挖掘情感内涵。

对于散文中人物的情感,作者往往是通过那些内容含蓄、修辞精美的句子或表现力强的词语将其表达出来的。因此,对这些关键词句,同学们一定要细加品味,认真揣摩。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匐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苇花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选自《2011年度最美时文》,有删节)

1.在文中,作者充分运用多种抒情技巧,将情感展示得格外动人。文章主体部分写芦苇之绿时,

或 ,描写如诗的画意;或 ,在议论中表达情感;在写苇花之美时,更是通过对漫步其间的一对对情侣的想象,在 色的唯美景色中,表达作者对芦苇的赞美之情。

2.本文第三自然段中写道:“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第六自然段中想象苇花里漫步的情侣时,作者又写道:“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主要描绘了哪三幅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芦苇怎样的感情?

4.通读全文,你怎样理解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的含意?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摸 书

冯骥才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选自《摸书》)

1.请说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1)翻翻、看看、摸摸。(提示:此句在文章中多次出现。)

(2)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2.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说“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

(2)文章写莫拉“嗜书如命”,有何深刻的用意?

3.将文章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抄写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34期参考答案

《新闻点评》

模拟演练:

1.“跪”只是一种形式,此类活动的目的在于倡导传统文化的回归,传承感恩的美德。2.当道德无法约束司机的危险行为的时候,用法律来对其进行制裁便显得极为重要。3.这些年轻人作为晚辈不知道爷爷奶奶姓名太不应该。4.先否认再被迫承认,直接导致了权威文化机构的信誉危机。5.知识就是财富。6.“掌托”现象助长了弄虚作假和阿谀逢迎的不良风气,应当及时予以治理。7.“神童”不过是家长炫耀的资本。8.佩戴绿领巾变相将孩子划分了等次,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9.世界气候变化大会恐难达成实质性协议。10.广东出台见义勇为9项工作措施。看法略。11.2012年1月1日起,所有旅客列车都将实行实名制购票验票乘车制度。看法略。12.中共中央就逝世向朝鲜发去唁电。看法略。

《散文阅读总讲》

链接中考:

1.①太阳花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阳光愈炽热,它开得愈加丽,愈加盛;②太阳花新陈交替十分活跃。2.“闪”字突出了太阳花开得快,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感觉;同时写出了其可爱的特点。3.正面描写: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侧面描写: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4.①因为一朵太阳花的生命虽极为短暂,但它们努力绽放,带给人们美的世界。②它们新陈交替十分活跃,开完的太阳花会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5.①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珍惜时间;③团结互助;④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

强化训练:

一、1.我有诺言,尚待实现2.示例:就如深涧中的细流,即使经历千难万险,也要冲出山谷,奔向大海;3.很好地证明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的主题,没有了诺言,也就没有了追求,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4.示例:同意,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品味是最幸福的;不同意,要以达到目标为目的,只有过程,没有结果,这没有意义,是在虚度时光。

二、1.写人为主。倒叙。2.环境描写。作用:篇首,由眼前小屋沐浴在夕阳中的美好景象,引出黄昏中唱歌的小姑娘的感人形象;篇尾,又回到那夕阳消失的小屋。情景交融,前后呼应,使人物更真实,结构更完整。3.揭示人类向往光明,人生渴望光明,生活需要光明的主题。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盲姑娘的这扇窗户是关闭的、黑暗的,但其内心又分明是一个洒满阳光的灿烂的世界,作者凭借着她美妙的歌声,传递出其对光明的追求与渴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后一思:

一、主题切入角度各有不同。《回家去问妈妈》作者由自己游敦煌的经历写起,引出因忽略母爱产生的愧疚之情。作者真诚的告白和呼吁也感动了我们:回家去问妈妈,用心聆听母亲的讲述就是对母亲的爱;《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作者将目光聚焦在海子的母亲身上,海子是天才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位平凡母亲的儿子。作者对海子的轻生感到无比痛心,对海子的母亲充满无尽的同情,继而发出深深的喟叹: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无论走过多少荒芜》作者从对母亲回报的角度入手:有成就的儿子送给母亲的包被小偷割坏,母亲由欣喜快乐转为心痛哭泣,平淡中蕴涵深情。奋斗过程中一路享有父母默默的关爱,也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二、写作特色各有不同。《回家去问妈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如作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有极强的感染力,比喻新颖奇特,使文章摇曳生姿;《好好活着就是爱母亲》中对白糕和鸡蛋的细节描写感人肺腑,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祝福和牵挂!一座土坟,让母亲肝肠寸断,也让读者泪流满面!人物情感的表达强烈突出;《无论走过多少荒芜》侧重于叙事写人,写母亲包被割破后的神态语言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包的珍爱,“默默地站在最远的角落”“开心的微笑”“激动的泛红的目光”等细节描节写出了父母对孩子深沉而内敛的爱。

上一篇:感动,就这么简单 下一篇:新闻点评 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