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裂缝原因与处理措施

时间:2022-06-25 06:29:56

建筑施工裂缝原因与处理措施

摘要:文章对常见建筑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初步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成因;混凝土;结构

Abstract: the article to the common construction cracking reason are brief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Crack is presented; Concret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不可能完全避免。现在建筑都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混凝土组成从机理上微观裂缝是其物理学性质所决定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通过水泥凝胶结合,水泥凝胶水化作用的用水量理论上应在20%左右,但施工操作要求总是超过水化作用的水量,在结硬过程中消失的水总是会留下空洞,加之骨料本身缝隙与结合面空隙,所以混凝土自身从微观上就存在大量不连续的缝隙。同时,在规范计算与工程验收时都允许混凝土有裂缝,分别按结构重要性及结构所处环境,规定允许有0.1mm、0.2mm和0.3mm的裂缝。混凝土除了固体物质共有的热胀冷缩性能外,更具有与时俱增的长期干缩。

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微小裂缝的产生有着不可避免性。

如果裂缝的发展有可能对建筑物的整体受力造成严重影响,或建筑物表面裂缝影响了人们的感观舒适度,给人造成危险感,那就有必要对裂缝进行控制和治理。

2裂缝产生的成因

2.1温度裂缝

在较多新建建筑中,顶层墙体与顶层屋面板位置开裂现象突出这主要是因温差影响使墙体及楼板开裂。发生裂缝的部位多出现在建筑的顶层及屋面范围。以两端最常见,裂缝在横墙、纵墙上也都可能出现,其长度可达屋面下1~2层。最常见的是斜向裂缝,形状呈一端宽另一端细和中间宽两端细两种;其次是水平裂缝,多呈断续状,中间宽两端细。

这种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日照及环境温差变化过大,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大的约束,而产生温差变形。按目前顶皮砖砌筑施工方法采用斜砌顶紧法,这样混凝土的伸缩必然会带动砌体的伸缩,而砌体及其粉面石灰砂浆抗变形能力极差,必然产生裂缝。在抗震设防区,加大了对顶层圈粱钢筋的用量,造成对屋面檐口及下部墙体温度变形量不同而产生裂缝。

2.2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成型后,表面水份蒸发,这种水份蒸发总是由表及里逐步发展,截面上温度形成梯度,混凝土内外干缩量不一致。因而混凝土表面收缩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面积或者长楼面混凝土浇筑时,未及时采取遮盖养护,特别是炎热时,由于混凝土表面受风吹日晒,表面水份蒸发过快,产生过大的拉应力,且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因此产生收缩裂缝。

(2)裂缝与现在施工用的商品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有主要关系,因为塌落度偏大,表面经振捣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收缩性较大的水泥浮浆层及砂浆层,一方面由于混凝土初凝时表面游离水份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面层水泥砂浆强度更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另一方面由于面层浮浆或砂浆的收缩值比基层混凝土大许多而造成变形值不同导致面层开裂。此种裂缝一般形状较细,但数量多,分布广。

2.3沉降裂缝

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沉降裂缝,多出现在砌体应力较大的部位。在多层建筑中,多数出现在房屋的下部,少数可发展到2~3层。当地基性质突变时,也可能在房屋顶部出现裂缝并向下延伸,严重时可能贯穿房屋全高。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方案不当或取桩施工参数不当,造成整体质量事故。桩基打到地底下看不见摸不着只剩下桩基施工资料,往往不可靠;桩基较可靠的静载检测,因数量有限而地质和桩基施工变化较大不能全面反映桩基的情况;而动测在工程实践采用中的精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只能作为参考。同时,造成桩基质量事故往往与勘探、设计、施工、检测甚至是建设单位均有关。

2.4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是指因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此种裂缝的位置是随意而没有规律的。这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施工现场组织混乱,施工人员踩筋现象严重,使钢筋变形及保护层过大;施工缝设置不当;施工中出现冷缝又不作适当处理;模板拆除过早及模板架设不当;浇注速度过快,浇注方法和浇注顺序不当,养护条件差;楼板厚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不够;管道设置不当等。

3裂缝的控制与处理对策

3.1设计控制裂缝措施

(1)控制温差裂缝比较好的办法是结合节能要求,使结构物都能包裹在保温层之内,使温差裂缝在使用阶段就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另外,在温度敏感部位适当增加一些温度配筋,如:窗角处、对外墙接合部等处增加一些细且密的配筋。

(2)控制收缩裂缝。收缩是长期发生的,强度越高的混凝土收缩越大,所以设计应用的混凝土标高不要太大。对比较容易产生的区域及开洞四角可相应增加构造配筋。含筋量的增加或配置细而密的钢筋,可以分散裂缝,使裂缝细而密,从而达到不渗水甚至肉眼看不见的要求。

(3)没计上尽可能消除人为的非结构承载性裂缝。建筑各部位在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在收缩与温差发生时,使变形基本协调。如平面体量不要过大,楼面与墙体不要支在刚度差异太大的基座上等等。另外,对结构体不要有太大的局部削弱,例如:管道不要太集中,大的管道要确保有一定的保护层,并要设置构造配筋。在不可避免有过大的刚度差,或者过大的变形约束处应有必要的加强配筋。

3.2施工控制裂缝措施

(1)合理设计与控制混凝土配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与绝对用水量。由于混凝土的收缩是水泥石结硬过程中失水造成的,绝对用水量少,棍凝土结硬多余水就少,收缩就小。所以施工各个环节都要控制用水量,严禁在新鲜混凝土中加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高效减水剂与低坍落度混凝土。

(2)合理组织施工。施工是防止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施工安排可以减少结构各部位间的约束应力。例如:底板先施工,墙板后施工,往往因为底板对墙板的约束而造成墙板上的垂直裂缝。如果工期控制在墙板浇灌与底板浇灌时间差在七天以内,这种裂缝就可大部分避免。另外,体形很大的楼面,如果按30m左右分块交叉施工,若使相邻二块施工期错开14~21天,就相当于后浇带的作用,能减少收缩裂缝。以上二种施工安排避免裂缝的方法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3)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从试验资料表明,普通混凝土在水中养护不仅无收缩,相反有微量膨胀,所以应尽可能延长水中养护或认真的控制浇水养护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收缩量,避免早期干缩裂缝,也可降低后期的收缩裂缝,养护时间最少14天。

(4)科学确定拆模时问与控制施工荷载。模板的作用是造型及支持混凝土重量,所以拆模要保证结构能承受自重及一定的外部荷载,这个拆模时间要经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计算,否则会造成结构性荷载裂缝。另外,对结构在施工阶段的荷载要按龄期及结构设计本身确定加荷时间与数量,住宅施工中堆载过早过重常会造成可见与不可见损伤,常常会造成混凝土过载裂缝。

4结语

本文对常见建筑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初步探讨,从理论角度看,施工裂缝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通过精心设计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很多裂缝的产生是可以避免和大幅减小的,可以将其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宋庆贤.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

[2]李如良.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原因与预防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6,(17).

[3]杞炎.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与预防措施[J].科技资讯,2007,(16).

上一篇: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措施 下一篇:浅谈城市夜景亮化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