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有效沟通的窍门

时间:2022-06-25 04:23:36

师生有效沟通的窍门

摘要:师生有效沟通是保证课堂效果的基本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师生沟通的障碍与原因,教师一定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亲近,掌握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用亲情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沟通;障碍;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44-0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和谐安宁的课堂氛围营造,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构建是构成成功教学的基本要素。师生如何有效的沟通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良好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实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师生间建立友好的关系,更是教师提升自身形象、赢得尊重和爱戴的需要。

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障碍及其原因

在当今的教学中,师生之间很多情况下都沟通不畅,教师总是有伤心、失望、不满:“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用功?”、“为什么不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授课?”、“为什么不及时完成作业……”。学生也满腹委屈:“为什么教师那么不近人情?”、“为什么教师那么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教师对我们如此冷酷……”。这一切都暗示出师生间矛盾的突出和激烈。那么原因何在呢?笔者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

1.教师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亲近感。中国传统强调尊师重教,亦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成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教师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宰,希一切都自己来掌握,把预期的目标都实现,而师生间的沟通一定得通过师生间高效的互动才能实现。而学生一般就存在一些自卑或戒备心理,不安或害怕,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见教师,见了教师躲着走,无法坦诚地与教师沟通,更无法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师道尊严总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出现了控制、过度呵护、批评等过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就是被动接受,口服而心不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发展迅猛,他们总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希望被控制、被训斥。这时,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为自己看等,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们,缩短心理的距离,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虽然学生在学历、经验等方面都不如教师,但是在人格上,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在互相亲近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2.教师与学生期待、学生期待与自身行动存在差异。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学生,从课任教师保姆式教育进入自我管理。入学初期,学生是典型的儿童状态,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批准,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更喜欢教师对他们的付出给予回报。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此时,教师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相处与沟通。在实际的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其实很复杂,也很微妙,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绝对地相互尊重、热爱,而是有不理解和冲突。笔者建议,师生间的沟通也应该做到互相尊重,彼此亲近,互相宽容,积极行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沟通顺畅,教学效果显著。

3.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教学中,许多教师很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但由于实际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教师缺乏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会按照自己通常的习惯来处理问题,造成学生们埋怨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与学生的日常沟通欠缺。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日常工作量远远超过了八小时。而且,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各种教育改革、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普遍存在焦虑症和亚健康,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沟通,又担心过度频繁的沟通会带来一些麻烦事,有时候,教师难免把不良的情绪牵怒到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窍门

语言是师生间沟通的重要功具,良好的讲课语调应该温和、乐观、舒服、清楚,像春风化雨一般,这样可以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接收对方的信息,达到沟通顺畅的目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形象化、规范化、逻辑化,把握深浅度,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

1.教师切记,学生的情绪是在不断地变化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其情绪状况,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说不同的话,以此来激发学生上进。授课时,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化、形象性,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肢体动作,同时要有很清晰的逻辑性。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和责备的语气。必要的时候,要打开学生心扉进行灌输和启发。

2.用亲情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以平等为前提实现有效沟通。在沟通方面有一个位差效应,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往往具有某种优越感,容易产生自傲心理,而位于下位的人则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师生间进行有效沟通一定要注意位差效应的产生,教师要善于自我反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平等待人,不颐指气使,不偏爱某一人,以成人和平等的心态来与学生进行沟通。而学生也要消除自卑的情绪,消除对教师的偏见,与教师产生良性沟通。

3.教师要介入学生生活,与学生共同学习沟通的方法。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以提高沟通能力。为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极少。针对教师、学生对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学校可考虑对该类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也可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当今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师道尊严成为师生间良性沟通的小障碍,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期待产生了差异,且师生间无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在跨越师生间沟通鸿沟时,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用亲情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成为真正的贴心朋友。

上一篇:电教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 下一篇:张扬个性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