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细节谈教育公平的践行

时间:2022-06-24 09:22:13

从教学细节谈教育公平的践行

教育公平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人们一般偏重于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加以研究,很少涉及到教育过程。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实践领域,是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地方,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整个教育领域内教育公平的实现,而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对教育公平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以下就我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谈谈教育公平的践行。

一、参与活动的权利体现公平

一般来说,在幼儿园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是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取知识、主动发展。但在幼儿园的一些公开教学活动或公开展示活动中,大多数老师会由于孩子过多或为了提高课堂效果,自然而然地选择一部分孩子参与活动,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孩子的发展需要。为了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我园首先做到的是以多种形式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每一次的活动之中,确保在幼儿参与活动的权利方面体现公平。如:在一次市级课题研讨活动中,我园的沈老师展示了一节《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考虑到这节活动中的一个小操作环节并不受幼儿人数多的影响,因此我园就把大二班的43位小朋友都请入到了这次公开教学活动之中;再如:在园内的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我园的张老师展示了一节《大班体育活动:玩板凳》,这次体育活动需要幼儿自由玩板凳、合作玩板凳,老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探索发现并加以引导,如果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很多确实会影响到老师的指导过程,因此我园就将大四班的幼儿分成了两组,由张老师分先后两次带领两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既提高了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也保证了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权利。

二、操作材料的提供体现公平

幼儿园的教学是离不开操作材料的,操作材料正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刺激幼儿感官、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好奇心的工具,使他们能以操作材料为载体,一步步地观察、辨认和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我园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努力在操作材料的提供方面体现公平,从而便于幼儿的自主选择,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如:在园内的美术特色教育研讨活动中,马老师展示了一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交朋友》,活动中马老师就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叶子,确保了操作材料的公平性,不仅有幼儿所熟悉的蔬菜叶子:莴苣叶子、萝卜叶子、生莱叶子、红薯叶子等,还有幼儿周围生活中常见的树的叶子:枫树叶子、香樟树叶子、广玉兰叶子、桂花树叶子等,活动中每一位幼儿都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叶子,在这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印画活动,满足了他们各自的兴趣和需求;再如:在市级的课题研讨活动中,我园的李老师展示了一节《大班美术活动:我的爸爸》,这一活动主要是用水粉的五彩颜色来装饰爸爸的头像,李老师为了充分体现在操作材料提供上的公平性,就为幼儿准备了两种颜色的绘画纸―白色卡纸和黑色卡纸,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欣赏特点来选择作画的纸张,满足了他们的不同需要,最后幼儿的绘画作品也凸现出了不同纸张上的水粉画作画效果。

三、同伴合作的安排体现公平

幼儿的合作是指在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不仅仅意味着一种基本素质,它更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我园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同伴合作的机会,而且努力为幼儿创设自主的空间,合作时让他们自由选择同伴,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如:在市级课题研讨活动中,我园的沈老师展示的《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其中有一环节为“幼儿相互说说我爱爸爸的原因”,老师是这样提示幼儿的:“请你自己找好朋友,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几个,一起轻轻地说说我爱爸爸的原因”,这一环节就打破了“老师安排好合作同伴”的传统模式,让幼儿自由选择同伴并交流,在公平的学习氛围中幼儿很快地掌握了方法、学会了学习;再如:在园内的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我园的张老师展示的《大班体育活动:玩板凳》,其中有一环节为“合作探索玩板凳”,老师是这样提示幼儿的:

“现在请大家自主选择六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玩,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先商量一下怎么摆图,然后根据图来摆放板凳,最后大家一起来玩一玩,玩得时候要注意安全”―这一环节同样也为幼儿营造了公平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获得了自由选择同伴并进行合作的机会。

四、成果展示的形式体现公平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会经常展示一些幼儿的成果,如:幼儿的调查表、幼儿的简笔画记录、幼儿的美术作品等等,这一系列成果都代表着幼儿的点滴成长与进步。成果展示是对幼儿的一种激励形式,也是幼儿之间相互分享和学习的方式。我园以“让每位幼儿都获得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为宗旨,努力做到在教学活动中公平地展示幼儿的成果。如:

《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其中的第一环节为“结合调查表介绍‘我的爸爸’”,老师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幼儿相互介绍‘我的爸爸’,然后请个别幼儿到集体前自由介绍”,这一环节中采用了相互介绍和个别介绍两种方式,既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了介绍的机会,又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一活动的第二环节为“说说、画画‘我爱爸爸的原因’”,老师是这样做的:

“出示了3种图形的纸,要求幼儿根据爱爸爸的不同原因用简笔画的方式绘画,幼儿分组绘画后进行分类别的全部展示”,这一环节中就为每位幼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享受到了平等的快乐。

五、教材内容的挖掘体现公平

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用对、用足、用活、用好教材。一方面,我园要求老师拿到教材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如:结合幼儿园的特色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材料等;另一方面,我园还要求老师公平挖掘、公平对待。如:《大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展示活动中,其中有一环节为:

“了解爸爸的工作及工作的辛苦”,考虑到班级中孩子们的爸爸有本地、有外地、有农民、有工人、有管理者等等,老师本着“公平挖掘教学材料”和“教育应向劳苦大众服务”这两个原则,在这一环节中不仅关注了本地孩子的爸爸,而且也关注了外来务工子女的爸爸,选择介绍的爸爸的工作都是平凡而朴实的工作,有电工、挡车工、木工、农民、个体户等,孩子们在看完录像、照片之后,一起说说讲讲各位爸爸的工作,真实地感受了爸爸的付出及工作的辛苦。

六、体态语言的运用体现公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知道,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辅以真挚的表情、恰当的手势、得体的姿态等体态语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在同一个班级中,有的孩子能力强、有的孩子能力弱、有的孩子调皮、有的孩子安静……,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园要求老师针对不同的孩子运用不同的体态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如:对待能力强的孩子,当他们有突出表现时,老师及时给予甜美的微笑,同时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对待能力弱的孩子,老师经常地给予零距离的接触,

“摸摸孩子的头”、

“拍拍孩子的肩”、

“拉拉孩子的手”、

“抱一抱孩子”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树立信心,大胆起来。再如:对待调皮的孩子,当他们活动时开小差,老师可以悄悄地靠近他们,用友好的眼神提示一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孩子就会马上中止自己“刚才的行为”,这时的体态语比口头语言效果更好,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待安静的孩子,当他们上课不爱发言时,老师可以用坚定、柔和、热诚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关注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人本化、人性化”的最好体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教育公平,享受教育幸福”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所研究的。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更多的细节,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公平、机会、关怀、快乐和成功。

上一篇:谈学龄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 下一篇:去幼儿园面试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