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

时间:2022-06-24 07:00:38

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估

摘 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甘肃平凉市人民医院行鞘内子宫切除术180例,其中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120例(腹腔镜组),经腹鞘内子宫切除术60例(经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早(21.13±5.36小时),住院时间短(7.72±0.81天),术后镇痛药使用率(8.36%),及术后病死率(1.79%)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上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 鞘内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最受关注的代表性手术,我院从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完成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12月行腹腔镜与经腹鞘内子宫切除术180例,其中腹腔镜组120例,开腹60例。所有患者均已婚且无心、肺、肝、肾、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术前均经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或诊刮排除子宫颈和子宫内膜恶性疾病。腹腔镜组年龄44.8±4.7岁,经腹组43.9±5.2岁;两组年龄及病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手术方法:①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采用连续硬膜麻醉,取膀胱截石位,经脐孔穿入气腹针,待气腹形成后脐孔上缘作10mm 横弧开切口,穿刺并置入电子腹腔镜,下腹部两侧相应部位分别穿刺10mm Trocar、5mm Trocar,置入手术器械。经阴道置入子宫操纵杆至宫底部穿出并固定以便操纵子宫。超声刀经10mm穿刺孔进入腹腔,以钝面咬合并凝切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固有韧带或骨盆漏斗韧带,双侧同法处理。沿阔韧带前叶凝切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折。用1号Dexon肠线自制套扎宫颈峡部稍拉紧,助手根据宫颈大小选择相应宫颈旋切器,以操纵杆为引导自宫颈旋转推进锯齿刀至宫底并穿出,将宫颈旋切器及其中旋切组织经阴道向下抽出并拉紧套圈线,大抓钳经左侧10mm穿刺孔进入腹腔钳夹宫体,于套圈线上方1~1.5cm处用超声刀锐面凝切子宫峡部组织断离子宫,再次抽紧套圈线,保留的宫颈外鞘及两面侧子宫动脉升支即被扎住,再次加固两道套圈线结扎宫颈断端。用双极电凝钳电凝宫颈断端面。从一侧骨盆漏斗韧带断端开始,连续缝合后腹膜,使盆腔保持光滑。将左侧10mm穿刺孔穿入20mm Trocar并置入子宫切割器,用10mm有齿抓钳钳夹子宫,经切割器取出旋切后组织,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置入甲硝唑200ml,放尽CO2,拔出手术器械及Trocar,缝合皮肤各1针。经阴道用Dexon肠线“8”字缝合宫颈外鞘2针,关闭颈管腔。②经腹部子宫切除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手术步骤开腹及处理圆韧带、骨盆漏斗韧带(保留卵巢者处理卵巢固有韧带)、膀胱子宫腹膜反折及子宫血管,切除子宫体,经阴道将校正棒通过宫颈进入盆腔,用筒状旋切器以校正棒为中心,将宫颈移行带切除,可吸收线缝扎宫颈处鞘止血。从一侧骨盆漏斗韧带断端开始,连续缝合后腹膜,使盆腔保持光滑。

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①手术时间(分钟)。②术中出血量(ml)吸引器吸取液减去冲洗液量。③术后镇痛;因疼痛用静脉或肌注镇痛药物。④术后病率:术后24小时连续2次、间隔4小时体温超过38℃。⑤肠功能恢复时间:以排气时间计算。⑥切口拆线时间及愈合。⑦并发症。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术中情况:腹腔镜组120例中,除1例因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广泛粘连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其余手术均成功。经腹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镇疼药物使用率及术后病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快、排气早,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切口愈合情况无1例液化及感染。见表1。

并发症:腹腔镜组切口愈合率100%,开腹组有3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合并感染,愈合延迟。

讨 论

鞘内子宫切除术由于不切断主、骶韧带,不损伤盆底,从而防止术后阴道及内脏脱垂,阴道长度无缩短,术后性生活质量高;同时切除宫颈癌好发部位,避免宫颈癌隐患,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术除具备上述优点,还有其手术特点,通过腔镜技术实现不开刀,从而达到创伤轻微,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能更好的满足广大妇女患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郎景和.新实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9(11):641-643.

2 刘彦.妇科微创手术学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15-18.

3 刘新民.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210.

上一篇:心脏外科术后病人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处理措... 下一篇:1056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试验药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