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休闲管理专业师资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时间:2022-06-24 06:55:24

高职院校休闲管理专业师资创新培养实证研究

【摘 要】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为例,就休闲管理专业师资培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休闲管理专业师资 创新培养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57-02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国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开设休闲管理相关专业的院校也越来越多,相关专业师资队伍也随之壮大,但师资队伍建设却一直滞后,突出表现在在专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各院校为满足师资数量的要求,不得已从应届毕业研究生或其他专业招聘教师,导致年轻或跨专业的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些年轻或刚转专业的教师,或是缺少休闲管理的理论知识,或是缺少休闲管理的从业经验,使得当前我国高职休闲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与行业要求存在着不小的出入,无法很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化人才的强烈诉求。因此,如何培养高职院校休闲管理专业的师资,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休闲教育在国外已比较成熟。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几乎都有相关专业设置,亦有独立的休闲学系、学院、研究生院。众多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以及在这个研究领域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学者,每年都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休闲往往给人以“游手好闲”等比较消极的联想。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区,自觉而有意识的休闲教育几乎为零。随着我国休闲社会的来临,休闲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直至目前,我国开设休闲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并不多,本科院校大多数是在旅游管理学科中开设休闲旅游方向,而且以研究休闲旅游为主,并没有培养休闲行业一线人才的目标和任务。高职院校开设休闲专业更是屈指可数,不足百家,这些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独立设置休闲旅游专业,并以地域性休闲旅游特色为主,侧重于单一类型如高尔夫、温泉度假或主题公园服务与管理等。休闲业的专业人才主要来自旅游管理专业,而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旅行社管理、导游、景区景点管理或者是旅游规划与营销,显然,我国的休闲管理教育还有待加强。

相关文献综述表明,国外休闲教育比较成熟,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休闲学理论及产业发展研究等方面;国内休闲学研究与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未见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关于休闲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目前也没有看到。这就形成三个明显的不适应:一是对于休闲学理论研究及休闲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蓬勃发展的休闲业;二是休闲教育的发展已不能满足休闲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三是关于休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滞后于休闲教育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拟以开设有休闲管理专业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就休闲管理专业的师资培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研究

(一)案例基本情况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组建于2008年,是在原旅游管理系的基础上,经专业优化整合而成的教学系,开设有旅游管理、会所运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策划方向、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经营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生160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39%,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比例为89%,“双师”素质型教师比例超过50%。

与多数高职院校的休闲管理专业情况类似,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师资同样存在着青年教师和跨专业教师比例过大的问题。以会所管理教研室(会所专业科研教学团队)和高尔夫教研室(高尔夫专业科研教学团队)为例,这两个教研室(科研教学团队)总共有13位教师,学科专业背景方面,涉及管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体育学多个学科;学历、职称方面,硕士、本科、专科、高级、中级、初级都有;年龄上,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接近50%;行业经验方面,在接手这两个专业教学之前,多数教师没有在相关休闲企业从业或挂职锻炼的经验。

(二)休闲管理专业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1.教师基本技能培养:青年教师导师制。课堂教学技能是高职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针对教师青年教师比例大的特点,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与现在多数普遍实施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只指定一名导师有所区别,该系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主要是以建设“教学―科研团队”的方式实施,根据教师教学课程及专业背景的不同,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在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了8个不同的“教学―科研”团队,每个团队5~7名教师不等,年龄搭配上老、中、青均占一定比例,团队建设的内容除了开展传统的教研室集体备课,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外,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建设,如团队课程内容开发能力建设、团队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建设、团队教学协作能力建设等。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不足,团队给每一个青年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都配备有一名导师,从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上给年轻教师提供指导。

2.教师行业技能培养:企业挂职与政府挂职并举。作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仅仅有理论课堂教学的技能显然是不够的,不管是从事纯理论教学的教师还是从事学生实训的实践教学教师,具备必要的行业技能,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行业技能的养成却是在学校里面是无法养成的。为解决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没有行业从业背景和行业从业时间比较短的问题,该系采取的办法是将教师推荐到企业挂职和政府相关部分挂职的办法,拓展教师的行业技能。最近几年,该系已陆续推荐了多名教师到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去挂职。挂职教师除了行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外,随着接触面的扩大,教学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部分教师在挂职过程中完成了行业技能的升华,成为实践教学能手,在此基础上,该系得以形成以茶艺技能培养为特色的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品牌。

3.教师核心竞争力培养:外出培训与自我学习。教师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专业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独立开展科研,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针对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广泛、跨度大的问题,为使得教师能迅速提升自身的适应教学和科研水平,该系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走出去”是指参加国内外的各种研修班、培训班、训练营等,近几年,旅游与休闲管理系除每年都会组织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旅游院校进行访学,还有计划地组织不同专业的教师参加各种机构主办的各种学术研究方法的研修班、训练营,如2012、2013年两年,旅游与休闲管理系都组织多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参加由国内知名学术期刊《旅游学刊》组织的旅游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2014年组织教师参加2014“相思江中国旅游青年学者论坛”,2015年3月,组织教师参加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进行的“中国国际高尔夫球博览会”高尔夫Titleist Performance Institute专项培训。通过参加这些研讨会,很多青年教师都大大扩充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面。“请进来”是指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师自我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活动,促使教师完成知识体系的重组。为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系部划拨专项经费为教师购置专业教材和理论图书,并定期以教研室活动的方式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对于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成果,系部除了报销相关费用外,还在个人年终考核和各种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给予政策倾斜。

(三)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旅游与休闲管理系很好地解决了休闲管理专业师资的培养问题,教师的各项业务技能均有明显提升,突出表现在:

1.实践教学成绩显著。随着教师行业技能的提升,该系最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最近两年,该系师生在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连创佳绩。2014年4月,该系高尔夫专业教师斩获广西高尔夫球业余巡回赛青秀山站亚军;5月,在第五届全国高职院校技能(中华茶艺)大赛广西选拔赛上,由该系旅游管理专业和会所专业师生组成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茶艺表演队分别斩获6金、1银、3铜的个人奖以及团体金奖和优秀组织奖的称号,团体总分位居所有参赛队第一名;6月,在由国家教育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主办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中,该系茶艺表演队代表广西参赛,摘得大赛最高团体一等奖奖项,指导老师同时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2.学术研究成效卓著。除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取得明显成效外,该系教师在科研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2014年为例,该系先后有多位青年教师在高级别纵向科研课题申报中获得立项资助,在国家级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获立项1项;省部级的“广西旅游产业人才小高地人才提升专项研究”项目申报中获立项4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为所有申报机构中获立项项目最多的单位;省部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中,获得一般项目立项1项。仅此三项纵向科研课题申报,该系就获得资助经费就超过50万(含学校配套),且均为青年教师获得,证明该系实施的教师核心竞争力创新培养方式是卓有成效的。2014年11月,由该系牵头成立的“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成功入围,广西教育厅公布的“2014年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单位”名单。

实证研究表明,以青年导师制、挂职制度和教师自我学习相结合,融教学、科研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师资培养模式是成功的,值得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借鉴。

【参考文献】

[1]谢苏.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休闲旅游专业的若干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王,邓振锋.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刍议[J]. 教育与职业,2007(29)

[3]曾天雄,李小辉. 我国休闲产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6)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9A032);2012年广西高校教学名师重点项目(2012GXMS193);2014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单位项目

【作者简介】张文菊(1981- ),女,湖北利川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讲师,硕士;王 (1962- ),女,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责编 吴 筱)

上一篇:广西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幼专生多元智能调查研究